财新传媒
朱小棣
朱小棣

作者简介

双语作家。英文著有《红屋三十年》《新狄公案》,中文著有《闲书闲话》《地老天荒读书闲》《闲读近乎勇》《等闲识得书几卷》等。

更多专栏文章
朱小棣专栏|冯唐月色 话糙理精
06月01日

冯唐的小说好不好另当别论,但是创作小说的热情实践,无疑为他的散文增添了真知灼见

朱小棣专栏|他从澳洲灌木丛林来到天安门广场
04月30日

当年的罗斯•特里尔,的确是从澳洲灌木丛林来到天安门广场的唯一西方人士,而如今他的《毛泽东传》已经在中国畅销100万册

朱小棣专栏丨“不能写脏了自己的一支笔!”
04月02日

菡子散文的灵魂,又何尝不是淳朴与正直

朱小棣专栏|旧书新思想 前浪胜后浪
03月01日

这本写于抗战烽火连绵中的文集,其思想之开阔与超前,让我惊愕,不仅远胜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知识界的反思,也更契合于21世纪的当下

朱小棣专栏|文清字洁 举重若轻
01月29日

时光岁月,是涤荡一切污泥浊水、让人看清世界的终极望远镜与放大镜。而文字的生命力,也与之相辅相成。许多字,若干年后也许会发现完全可以不写。而有些字,写下了,则擦也擦不掉

朱小棣专栏|新年读旧文
01月01日

曾经有人说过,要寻新思想,可以从读旧书中获取

朱小棣专栏|美国离社会主义有多远
12月03日

美国离社会主义究竟还有多远?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也许唯有时间才能看得清楚和解释一切

朱小棣专栏|毛尖一寸灰
11月13日

这位大字不识的乡下妇女,在听完毛尖口头复述了《包法利夫人》的故事以后,反应居然是蹦出来这么一句话:“这个包太太要是在我们这,不可能死的,我第一个就把她给劝住了。”

朱小棣专栏|见贤莫思齐
10月19日

有了历史感,世间诸事便多释然,甚至还会产生悲感与喜感交错的瞬间

朱小棣专栏|生命中懂我的那个人,走了
08月28日

她不只是我唯一的胞姐,更是我生命中一辈子的知音。而今我失去的岂止是亲情

朱小棣专栏|何为不能承受之轻
05月08日

当昆德拉反对“Kitsch”时,他所攻讦的并非是媚俗的文化,相反地,他认为对比起以“崇高”为假面的情感,媚俗的才是真实的

朱小棣专栏|三阅冯唐
04月10日

杂文《三十六大》,书名虽看似不通,内容倒还有些看头。形式上是书信体,可是收信对象竟然包含了古今中外,可见作者想象力之丰富

朱小棣专栏|旧梦懒寻亦难觅
01月09日

捡来翻看一本夏衍的《懒寻旧梦录》。我这个特定的读者,之所以会抖擞精神去寻他的旧梦,无非是想从书中读出一点自家长辈的踪影事迹

朱小棣专栏|村言说《老子》
12月09日

在我们的一生中,《老子》迟早是要出现的。说起来真是一件幸事,我们这些中国人,即便失去了所有的东西,至少还有一部《老子》在等待着我们

不必留下名句的诗人海子
11月11日

所谓三十年的“造神”运动,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海子的神奇

朱小棣专栏|毛姆笔尖上的中国
10月12日

毛姆的议论相当振聋发聩,虽然不是针对中国哲学或某位中国哲学家,而只是一种个人的意见

朱小棣专栏|我从书中来
09月16日

过去我只知道南京是六朝古都,原来细数下来竟有十代。十朝十代,轮番登场。而南京文明的发源地,居然竟是我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居住过的北阴阳营。从来没有想到过,南京文明发源地居然日常就被踩在脚底

朱小棣专栏:一代英豪尽折腰
08月16日

名将总是会有骄人的军功。骁勇善战,自然不在话下。可是各人的为人与处事原则,以及在政治斗争风口浪尖的机遇和命运,却又各自不尽相同,闪烁着各种人性的光辉,以及身不由己的诸般无奈

朱小棣专栏|韩国瑜:带兵的人
07月19日

读台湾热门政治明星韩国瑜的传记《跟着月亮走》,我感觉到他骨子里就是一个善于带兵的人。从服兵役时的年轻军官带比自己年龄大一倍的老班长,到后来在北农任职期间能够迅速打开局面,靠的都是这一身带兵的本领

生活的艺术就是艺术地生活
06月21日

“知识、道德,在人世间固然必要,然倘若缺乏这种艺术的生活,纯粹的知识与道德全是枯燥的法则的纲。这纲愈加繁多,人生愈加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