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有缘千里未相会,相识何必曾相逢

2017年02月17日 11:11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当下中国人很关注的美国通才教育,孙教授的文章里指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的一般大学还以背书为主要教学方式。六十年代以后,才渐渐开始加重“参与式的研讨”
资料图:《我看美国精神》书封

  朱小棣|文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我同耶鲁大学的孙康宜教授至今尚未谋面,只是有过一函之缘。1987年我赴美留学时,曾怀揣一封南京大学赵瑞蕻教授的举荐信,到达波士顿以后,立刻从邮局寄出。不几日,便收到了孙教授彬彬有礼的回信,可惜后来多次迁居,早已不知丢往何处。类似本应珍藏的大学者函件,还包括周汝昌先生的来信。幸好身边尚余赵朴初先生及韩素音女士的来信,保存完整。

  因为有过一函之缘,那天在图书馆里邂逅孙康宜教授《我看美国精神》,如获至宝,立刻借回家中翻看。不仅如此,题目刚好正是我所感兴趣的内容,迫切地想要看看孙教授如何看待美国精神,或者说什么才叫美国精神,尤其是从一个移民美国的东方学者眼里看到的美国精神。

请付费阅读

责任编辑:陆跃玲 |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