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文化 > 历史

历史|柯斯丘什科的选择

2020年08月01日

如果两次世界大战后都没有出现有利于波兰复国的地缘政治格局,波兰可能迄今无法复国,那么二百多年前那场波澜壮阔而悲壮失败的起义在政治上该当如何评价

弗格森:中国在非洲不是新殖民主义

弗格森:中国在非洲不是新殖民主义

2016年05月27日

中美等各方应研究东西德和平统一的经验。中国在非洲并没有“新殖民主义”倾向,只是个人价值观缺乏共同基础。欧洲在“一带一路”上与中国有共同的利益基础

“工人无祖国”?

2015年02月28日

在马克思看来,如果说工人有祖国,那只不过是他们取得政权,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那一段“革命的过渡时期”而已

血河:移民与英国政治

2015年01月20日

从帝国到联邦、从联邦到欧盟、再从欧盟前往大西洋,移民问题组成了20世纪以来英国历史的一条独特的时间轴

历史教训,存乎一心

2015年01月19日

凡强使历史纳入某种理论和逻辑规范的做法,皆会被历史报以嘲笑

“恶国家甚于无国家”

2015年01月12日

陈独秀认定“恶国家甚于无国家”,其出发点只是基于人民福祉的考量。但这个时候的他,内心仍颇纠结

“四海同胞主义”

2014年12月15日

“五四”新文化运动并没有随着“五四”爱国运动的骤起就失去了影响力,反而推向了更激进的非民族主义、非国家主义

每英尺铁轨下就沉睡着一个中国人

2014年12月04日

历史的美好与丑陋,光荣与耻辱,血泪与欢笑,就如此近距离地对视着、述说着、和解着,成为今天的加拿大

党争国难下的知识分子命运

2014年11月20日

胡先骕所致敬的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除了劝诫胜利者要防止骄傲,还有谨防“藏弓烹狗”的劝世之言

“国民国家”的流失

2014年11月17日

同样活在现代,同样构建现代国家,同样叫共和、叫民国,却总有许多把国民主权抽去后的“民族国家”空壳

抗战胜利后的中间道路思想

2014年11月16日

在孙中山、袁世凯当政后的二十世纪,强硬的武力和枪炮极受崇拜甚至决定一切,软弱的思想和道理太被忽视甚至毫无用处,确实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烙印

一个差点成为政治家的政客

2014年11月06日

在此之后,这个曾经制造过震动亚洲风潮的人,便在历史中踪迹难寻

张之洞的最后时刻——“诚感人心心乃归”

2014年10月28日

当对晚清政局洞若观火的张之洞都哀叹这个王朝已入“末世”时,大清王朝的寿命还有几何?

爱乡与爱国

2014年10月13日

一个连家乡都不爱的人能爱国,这确值得怀疑。但说爱乡就会爱国,就我们经过的历史看,至少也没那么肯定

山口淑子何以成为“李香兰”

山口淑子何以成为“李香兰”

2014年09月29日

山口本身就是一条河流,而且这条大河是如此漫长,长得穿越了好几个时代,在每一个时代,都有数不清的激流和漩涡

中国参加一战的军队规模详考

2014年09月03日

中国参战军队和军人,对于认定中国实际参加一战,有关键性的意义。不搞清楚这个问题,中国参加一战的历史性质就永远会一片混沌

为孙中山寻找一位老大爷

2014年08月28日

“反满亲日”这些口号一开始恐怕都是违心地跟着日本人喊喊,被“现代化”久了可能也就发自肺腑了

廉政理想主义要不得

2014年08月25日

鲜卑贵族和世家大族都将私产视作性命,既然因为有钱才能当大官,一旦当上,自然加倍聚敛

爱人与爱国

2014年08月25日

人类只有废除国家,才能以爱与自己身处同一土地上的人的感情,去爱其他的人,即无分别地去爱人类

靖国神社里没有英雄

靖国神社里没有英雄

2014年08月15日

日本战后共有15位首相参拜了靖国神社,但是在参拜靖国神社的同时也参拜镇灵社的首相仅安倍晋三一人

西南联大的后庭花

2014年08月11日

不管是住在南院的女生们,还是住在工学院的那些整天吱哇乱叫的幼稚的工科生们,个个都在西南联大这个新式风格的混搭校园,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自由之夏

自由之夏

2014年08月06日

在那个夏天之后失去天真的不只是这些学生,而是整个美国。不过,面对着六十年代后期的暴力、愤怒和死亡之中,他们的自由之梦是不灭的火炬

一战如何改变了中国?

2014年08月05日

认识一战有助于认识中国与东亚在20世纪以来所处的状况,如何避免一战的惨痛经验以及其后的残暴无比非常极端的20世纪,在今天蒸蒸日上的中国尤其吃紧,责无旁贷

御膳的味道

2014年08月01日

御膳洋溢着君主特权,味道并不好。皇帝和大臣们都吃不好,但他们却不得不品尝这种滋味。这就是权力的味道

“你一国,我一国”

2014年07月28日

中国人开始下决心学西方赶西方时,不幸正处在西方国家自身政治、观念分崩离析,旁枝横生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