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陪你去麦加》:消费纯真的青春
排骨粥|文
这周末一口气看完了简直的《我想陪你去麦加》,网络上早拜读了部分,这一次一睹全貌,感觉挺好。文字很流淌很舒服,没有刻意地故弄玄虚。同样是功成名就、全身而退的金融资本圈强人,与冯唐的文字相比,简直的风格很适合中年男女们感怀之用,呷一口红酒回忆下逝去的青春。而看了冯唐的文字,那种辣劲,比较像怪蜀黍拿粗话逗女文青。
80年代、90年代,无疑是大陆新朝最给草根机会的时代。连很多小城镇、偏僻农村的孩子,都能通过上大学改变了自己的屌丝命运。在这本中篇小说集中,屌丝阶层的他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都顺风顺水地混到财富高位,最次都是个金领;然后他们遇到了高干的女儿,阴差阳错的感情纠葛。无疑这些生活、工作场景的描述,乃至与高官女儿,有着作者或者作者身边人的影子。
新朝的这些精英,按说都是草根出身,如今都该是社会相当有力量的中坚阶层,应该有着草根的热血。遗憾的是,他们都摄于这个社会无形压力,知趣的拿着高薪,攥到一大笔金钱之后,流连于西方社会。作为一个新朝冷眼的旁观者。这个社会他们曾经呼风唤雨,与权势如此接近、也势均力敌地结盟过,这么一走了之,自然有着太多的不甘心。他们总是要时不时回来做探亲状,毕竟他们的父母亲戚也仍在大陆。他们,高高在上,俯看中华大地,热衷于祖国大地各种政治经济的小道消息。
《北纬四十七度的春天》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作者借助一件“隐身衣”,偷窥了一个借助体制创造传奇巨富的商人跟两个情人的纠葛,这样的段子似乎与权势的真相有关,但是又涂抹了太多的伪装色彩。
《我和你》讲述的是曾经一个热血青年,与高干女儿之间的传奇爱情。作者写的很干净,试图传递一个纯真的青春爱情故事。实际上就是一个高干青春女在纵情声色之间,与青春无敌男猪脚之间纯真的邂逅。后来因为误会,男的阅女无数但单身,女的嫁给无性婚姻,然后他们再遇,然后就有孩子了。
《度假》更有意思,一高干女似乎是专搞已婚高富帅,但是最后是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高干,那些经历过文革的拳脚洗礼与改革开放的思想激荡的二代,三代,他们的生活在书中无疑是没有思想方向的,只是随波逐流地利用权势去追求财富,声色犬马。作者就这么摊给我们看,让我们对这个社会更多一份无奈。
《米兰的饭局》,在我看来,就是一个中年男人耐心地在一个青春mm心中慢慢栽下刺,试图去消费她的纯真。
我最喜欢的是短篇《我想陪你去麦加》,青春的初中友谊故事,悲剧色彩。看到这样的文字,我总是很留恋,它填补我当初初中生活的缺憾。我那时一门心思在功课与象棋上。我在初中的时候,在镇上的中学住校。班上也有一帮子的兄弟伙,但是却没带我玩。有一次他们与地痞们在镇上狭路相逢,我们班所有男生闻风赶过去帮手时,他们已经在酒楼推杯换盏,把酒言欢。带头大哥推开二楼的窗户,摆手让我们散去。因为我们散去的没来时那么迅速,大佬语气都有些瘟怒了,他一个小小少年已经陶醉我们这些同班同学都是他的兵的幻觉中。既然是跑龙套,好不容易有一次出场机会,结果没打架,甚至两军对垒都没,也没做到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让老大心里添堵,真是遗憾。我在初中就再也没了上场的机会了。
看着书中这样的纯真少年,他们的青春又会被谁消费?这个故事是《我和你》的前传么?■
本文首发于作者博客
《我想陪你去麦加》 ,简直 著,中信出版社2012年6月版
-
伊斯兰国家特别首脑会议在沙特麦加召开
2012年08月15日 -
中国铁建将沙特麦加轻轨项目转手母公司
2011年01月24日 -
中铁建总公司接手巨亏麦加轻轨项目
2011年01月24日 -
商务部称将协助中国铁建就麦加巨亏索赔
2010年11月17日 -
麦加专为朝觐修建的轻轨
2010年11月09日 -
中国铁建麦加巨亏41亿始末
2010年11月06日 -
中国铁建否认沙特麦加项目为“政治工程”
2010年11月02日 -
受沙特麦加轻轨项目影响 中国铁建三季度亏损13.6亿
2010年10月28日
- 1
-
再危机——泡沫破灭时我会通知你(1)
- 2
-
守护者(1)
- 3
-
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1)
- 4
-
富士康真相(1)
- 5
-
中国,我误解你了吗(1)
- 6
-
寻找法律的印迹(修订•典藏版)(1)
- 7
-
服务型社会的来临(2)
- 8
-
Facebook效应(1)
- 9
-
迷失(1)
- 10
-
一沙一世界:郭凯经济学札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