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米琴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名著的启示】诗圣杜甫(712—770)一生忧国忧民。战乱时期百姓的苦难更让他忧心如焚。他时刻关注普通人的个体生命和家庭遭遇,写下了大量替百姓诉苦的诗句。
《新安吏》写的是“客”(诗人自指)在新安县看到的征兵情况。虽然那是为了攻打叛军而进行的战争,“客”还是对征兵提出了质疑,特别是在青壮年人全部战死的情况下还要征青少年,更让他觉得难以容忍。全诗的重点是描述与儿子生离死别的母亲的悲伤:涕泪纵横,眼枯见骨,泣血送行。那情景惨不忍睹。日暮人散之后,“客”仍感到哭声不绝于耳,山水同悲:“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