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文化 > 专栏作家 > 米琴 > 正文

米琴专栏|《青春之歌》中的学生救国运动

文 | 米琴
2019年12月28日 10:17
学运组织者极具战略眼光,讲究策略,不断纠偏(左)。四年之内就实现当初看来是遥不可及的目标
《青春之歌》封面。图由作者提供

  文 | 米琴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名著的启示】六十年前出版的红色经典《青春之歌》(1958-1960)在近二十年里,不断得到学者,甚至是著名文学评论家的重新解读。[1]这些研究大多聚焦女性话题、叙事角度、意识形态话语等等,鲜有关注学运主题者。[2]

  小说描写了1931年至1935年之间发生的学生抗日救亡运动。除女主人公林道静之外,其他主要人物都是北大学生中产生的学运领袖。这些领袖都是地下党成员。他们发动学运的目的,并不在于实现对国民党政府提出的诉求(根本不可能实现),而是有更远大的战略目标——争取民心。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

责任编辑:陆跃玲 | 版面编辑:张翔宇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