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文化 > 专栏作家 > 米琴 > 正文

《悲惨世界》和《九三年》中的革命观 ——中文评论综述(二)

文 | 米琴
2018年10月19日 09:53
雨果、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和鲁迅对“革命”的描写,侧重点不同。从中可看出社会革命的复杂性
法国巴黎雨果故居。雨果笔下的革命领袖自己富于牺牲精神,可从来没鼓动别人献身或“不怕牺牲”。图/视觉中国

  文|米琴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名著的启示】认为雨果完全否定法国大革命的评论中,流传较广的是一篇题为《雨果和鲁迅的革命共识》的文章(以下简称《共识》)。这篇不算太长的文章,主要谈论雨果的《九三年》,并提到了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和鲁迅关于革命的描写。作者认为这四位作家对革命的看法是一致的。

  《共识》的作者一开始就介绍道:“《九三年》是雨果最后一部作品,他酝酿了十年,可谓对大革命的毕生思考。雨果完全否定国王路易十六所代表的腐败、专制、等级森严、践踏人性的旧时代,但对罗伯斯比尔们以断头台为标志的大革命更深恶痛绝。法国大革命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但结果却是更暴烈、更凶残、更血腥,也就是更践踏生命、更泯灭人性。”[1]

责任编辑:陆跃玲 | 版面编辑:刘潇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