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文化 > 评论 > 正文

我是你的鬼魂

特约作者 李大卫
2014年02月24日 17:35
也许,更有意思的是考证那些享有冠名权的人,看他们除了付钱,在整个创作过程中都起过哪些具体作用

  【财新网】(特约文化记者 李大卫)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了一个意外效果,就是大量资金流向艺术产业。随着钱变得空前“便宜”,很多本来投资者会谨慎对待的领域,比如所谓独立电影,因此呈现出泡沫式的繁荣景象。影片产量极大提高之后,眼球的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它们只能在电影节上露个面,或是做成鲜有观众问津的影碟,然后自生自灭。

  仅以美国为例,一般人平均光顾影院的次数,仍为每年六次左右,而大大小小的电影节却超过了七千个。其中,人们观看的新片,超过九成来自大公司的制作。从业者追求的艺术自由并未增加,造成的浪费却十分惊人。这一现象引起很多人士的担忧。他们说,电影毕竟不像其他文学艺术。它是一项产业,首先需要雇佣大量人员,单纯的数量增长只能摊平创作者的收入。其实,文艺的其他门类,也未必全是个人创作。

更多报道详见【专题】从远处看
责任编辑:宋宇 | 版面编辑:宋宇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