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文化 > 专栏 > 正文

仰望星空之后

文|韩松
2015年10月09日 09:52
天文学成了大国才能去做的事情,似乎再次展现了大国“承天奉命”的气度,甚至就是另一种“为天代言”

  文|韩松
  科幻作家

  科幻与天文都让人着迷。中国人应该是最早仰望星空的民族之一,但留在很多人印象中的,多半是书中讲到的“将星不在其位”,然后某人气数将尽;或者“客星犯境”,国家面临凶厄等等。中国人早在公元前1056年就记录了哈雷彗星,但对其认识估计不过限于它会给王朝的兴衰带来什么暗示。

  中国天文学的辉煌可从皖北略见一斑,这里一度是中国人仰望星空的中心。阜阳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大量文物中,有太乙九宫占盘、二十八宿圆盘和六壬栻盘等,被称为中国科技考古史上最早的天文设备。还有一件“式盘架”,与二十八宿圆盘结合,正好是一架赤道式观测仪器。过去人们一直误认为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是中国最早观测天象的仪器,但这个“式盘架”比浑天仪早了至少两百年。另有一件“漆盒”更是提早了中国圭表的出现年代。但这一切对于中国的未来又产生了什么影响呢?19世纪中叶,安徽成为了太平天国运动死人最多之地。曾国藩在1863年4月14日的奏折中,描述了在这里看到的惨象:“黄茅白骨,或竟日不逢一人。”

版面编辑:刘潇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