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竞
作家、中西文化项目顾问
进入冬季后,我对灰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住在德国北部的港口城市汉堡,这里离波罗的海的入海口有一百来公里,冬天的气温在零度上下。让人难熬的,是它一望无际的灰色天空,可以整月不露一丝阳光。北德谚语有证:冬天的日子里,黑猫白猫都是灰猫。
在这样的天气里待久了,商店里有一样东西卖得特别快,那就是蜡烛。有的是暖茶用的,有的插在造型不一的烛台上。自19世纪末灯泡被发明之后,蜡烛成了非必需品。我还记得小时候家里总有半截白蜡烛,停电时,父母要翻半天才找着它点上。三十年前,我刚到德国时,发现这个地方从不停电,但喜欢没事儿大白天的就点蜡烛。蜡烛常燃的地方是教堂,去朋友家喝茶,他们也会点上一支,说这样温馨。在那时,国内使用“温馨”这个词的频率还极低。最近读到德国一位照明科学家说,烛光有灯光无法取代的效果,即使是仿烛光的LED灯,也传递不出燃烧的蜡烛给人心灵的那般抚慰。烛光中的谈话哪怕不私密,也会充满信任感。至于烛光的魔力从何而来,还在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