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重温怪兽

特约文化记者 李大卫
2018年08月31日 15:42
对他者进行非人化处理,通常是统治者怂恿暴行的序奏和自我合理化铺垫,并以此自我神化。两百年前的科幻文学《弗兰肯斯坦》提示我们,道德经常是一个知识问题
巴黎圣母院钟楼,怪兽精灵的雕像。中世纪欧洲是动物图形大量出现的时期,除了教堂内外的雕饰,还有印刷技术发明之前,各种文献抄本中的插画。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特约文化记者 李大卫)近年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将伦敦大英图书馆所藏的部分中世纪文献,编辑成系列图册。这些书开本不大,页码也不多,但都配有高分辨率的插图,分编为地图到宗教类手稿和抄本,甚至早期的游记;丛书的内容都是可能引起非学术类读者兴趣的类型,先是中世纪的猫狗,随后又有《中世纪怪兽》面世。彩页之间的空白,配以简短文字,解释这些图像的源流及历史语境。

  这些文献当中,地图标识人的已知领域。经验的幅员范围之外,这个真空则由想象填充。几个世纪之前,即使游记这种今天属于非虚构的写作,也充斥着道听途说的奇异物种描写。现代解剖学和林奈分类法问世之前,人们依靠直觉进行格物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十四世纪一位名叫约翰•曼德维尔的英国贵族,就在游记当中描述过一种貌似刑天的人形怪物。他没有头颅,五官全部生在胸前。就是这样一部奇书,当年哥伦布从巴塞罗那起航,驶向未知世界时,就在身边带了一本,以备参考之需。

责任编辑:陆跃玲 | 版面编辑:张翔宇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