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秋水|文
康熙十七年(1678年),对于许多因怀旧而坚持守节的明遗民来说,是一个严酷的年份。
山西著名学者傅山,此时已是74岁高龄。他拒绝京城官员的举荐,在写于这年六月的《病极待死》诗中,表明自己的非暴力不合作态度:“誓以此愿力,而不坏此身。”他有持守名节的耐力和修养,且精通医术,可不依靠仕宦谋生。然而其朋友、阳曲县知县戴梦熊亲备驴车劝行时,平素受到照顾的傅山再也无法拒绝,只得前往北京。停宿在崇文门外的圆觉寺后,他称自己身体不适,卧床不起,拒绝入城。
庄秋水|文
康熙十七年(1678年),对于许多因怀旧而坚持守节的明遗民来说,是一个严酷的年份。
山西著名学者傅山,此时已是74岁高龄。他拒绝京城官员的举荐,在写于这年六月的《病极待死》诗中,表明自己的非暴力不合作态度:“誓以此愿力,而不坏此身。”他有持守名节的耐力和修养,且精通医术,可不依靠仕宦谋生。然而其朋友、阳曲县知县戴梦熊亲备驴车劝行时,平素受到照顾的傅山再也无法拒绝,只得前往北京。停宿在崇文门外的圆觉寺后,他称自己身体不适,卧床不起,拒绝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