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文化 > 专栏作家 > 米琴 > 正文

米琴专栏|《静静的顿河》:从理念冲突到血腥暴力

文丨米琴
2019年09月06日 14:16
双方互相厮杀的结果是使善人变成“恶魔”,使人心“成了一块锈铁”
资料图:顿河。《静静的顿河》展现了1914年到1922年这一历史大变革时期,顿河哥萨克人的生活和作战经历。图/视觉中国

  文丨米琴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名著的启示】近期,俄国某剧团的八小时话剧《静静的顿河》在中国一些大城市巡演,引起人们对小说原著的关注。肖洛霍夫(1905-1984)的长篇巨著共四部,分别于1928、1929、1933和1940年出版。1941年小说获斯大林文学奖,1965年又获诺贝尔文学奖。

  《静静的顿河》展现了1914年到1922年这一历史大变革时期,顿河哥萨克人的生活和作战经历。对于1917年到1922年发生的苏俄内战,作者只作了少量全景式描述。大多数篇幅都是描写顿河哥萨克人对苏维埃政权的拼死抵抗。一些苏联评论家指责,小说为哥萨克暴动辩护。[1]而作者自述的写作过程也透露出,他写这部小说的目的之一是希望人们理解哥萨克人的反叛。[2]作者也是顿河哥萨克人,在写小说第一、第二部时,尚未加入布尔什维克(苏共)。1930至1932年间,小说第三部一直挨批并遭拒绝出版。在高尔基的帮助和斯大林的批复后才得以出版。1932年11月,作者加入布尔什维克。之后,他对小说进行了系列修改,“红色阵营变得更好,相反,白色阵营丧失威信”。[3]即使是添加了褒红贬白的因素,小说依然显示出,那场极度残酷的武装冲突之所以发生,主要责任在红方。

责任编辑:陆跃玲 | 版面编辑:杨胜忠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