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笛卡尔的学习和漫游时代

特约文化记者 李大卫
2018年08月09日 10:28
笛卡尔总是首先被视为一种观念现象,对于他的矛盾性的探究也仅限于其智力方面。《青年笛卡尔》一反传统,把研究对象拉回笛卡尔的肉身,讨论他北上阿姆斯特丹避祸之前的成长
作为一个强调身心二元的哲学家,笛卡尔总是首先被视为一种观念现象,至于他的身体,则仅仅是一种必要然而令人扫兴的存在。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特约文化记者 李大卫)巴黎左岸的拉丁区是有名的文教重镇。单说圣雅克一条街,除了索邦大学和圣路易中学,旧时代还曾经是印刷媒体业的发源地,大革命前出过不少造谣惑众的小册子。沿这条街再往南走,就是埋葬着不少重量级人物的先贤祠,伏尔泰、雨果、居里夫人都在里面。即便是顶级名人,也不是都能享受这份身后哀荣。这是国家重典,就连总统说了都不算。

  先贤祠广场东侧,靠近克洛维街口,就是有名的山中圣史德方教堂。伍迪艾伦的影迷们,应该在电影《午夜巴黎》中见过这座晚期哥特式建筑。这里要说的是内部。这里也是几位巨人的埋骨之所。可即便如此分量的亡灵,至今也没能越过那片广场,跻身先贤祠。这其中有拉辛这样的文学家,也有曾对数学、哲学乃至计算机科学,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帕斯卡。所有中学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就算记不住帕斯卡定理,也会知道人是会思考的芦苇的说法。还有一位思想家,就是自称因为思考所以存在的笛卡尔,也曾一度埋葬于此。这是他的遗骨从瑞典迁返故国的第一站。此人身前身后的经历,说明想法太多的人经常不能原地呆着,否则就不仅是做一根芦苇,而是待割的韭菜。

责任编辑:陆跃玲 | 版面编辑:吴秋晗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