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莱顿藏品到来之前

特约文化记者 李大卫
2017年06月02日 13:37
艺术的价值需要长期检验,所以当代人的估值往往不靠谱。趋时从俗的,永远大有人在,所以好眼光才显稀罕
扬·利文斯,《自画像》(Self-Portrait),1629-30年,木板油画,42×37厘米。图片由纽约莱顿收藏提供。

  【财新网】(特约文化记者 李大卫)经过巴黎,赶上卢浮宫一个很特别的展览。确切说是两个。两个展都关于荷兰黄金时代,也就是十七世纪欧洲西北,这个低洼角落脱离西班牙帝国统治,成为新一代强权的时期。这个小共和国,不但成了欧洲各国的中间商,还垄断了西方与日本及东印度之间的贸易。也在这一期间,阿姆斯特丹首创证券和期货交易,还有与之伴随的市场泡沫,从著名的郁金香狂热到房地产投机。

  先说《维米尔及风俗画名家》。把代尔夫特画派的头牌明星,放在风俗画的背景下考察,是个有意思的做法。维米尔传世的三十余幅作品中,大部分属于室内家庭生活这一类型。当时新富裕起来中产阶级,非常需要通过表现自己的新住房,还有室内的乐器、书籍,还有中国青花瓷之类的时髦摆设,获得身份认同。可维米尔当年并不是个成功的画家,直到身后两个世纪仍鲜为人知。他的代表作《珍珠耳环女》,曾在十九世纪有过一次交易,售价不到十盾。然而与他同时代的市场红人们,除了艺术史专家,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责任编辑:陆跃玲 | 版面编辑:张柘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