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文化 > 阅读 > 正文

宴席散尽之后

文|刘瑜
2016年04月23日 09:33
徐晓以这本书表达她对青春漫长的告别。那不仅仅是一个人甚至一代人的青春,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国家的青春——幼稚、笨拙,但也天真、充满热望
《半生为人》 徐晓 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6年4月1日

  文|刘瑜

  清华大学政治系副教授

  作为一个出生于中国偏远县城的70后,每当看到一些知识分子把八十年代当做黄金时代来追忆时,我总觉得很隔阂,甚至有淡淡的反感——全中国几亿人,有几个当时是在文学沙龙中高谈阔论?你们的80年代是启蒙、是觉醒、是啤酒和烟味中的灵感碰撞,但我们的80年代是贫困、是压抑、是《站台》里流离失所的青春以及《立春》里腐烂成笑话的梦想。

  因此,当我被徐晓老师的《半生为人》打动时,这感动令我自己措手不及。她写的正是金色的八十年代。当然她的书里也有70年代和90年代,但是她写的70年代也是80年代,90年代也是。别人的80年代还没有到来时,她的已经到来,别人的80年代已经过去时,她的还没有过去。

责任编辑:刘芳 | 版面编辑:李丽莎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