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铸犁为剑

李大卫
2008年08月31日 16:38
强大的火力增加了战争的残酷,而不是相反。美国人的技术崇拜,在这里显得极端幼稚



  我早年是个军迷。让我震惊的事情之一,是当代美军战机配置的“火神”机炮,能达到每分钟6000发的射速,其奥秘就在于它的加特林式多管结构。
  理查加特林是19世纪的美国发明家,对机动车辆、抽水马桶、现代犁铧和拖拉机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他一生最出名的作品,是世界最早的实用型连射火器,也就是所谓的加特林机枪。它通过摇动枪身尾部的手柄,把各枪管依次旋转到“12点钟”位置时击发,以便提高射速和散热。当每根枪管完成一周回转,相应的枪机会沿导槽往复运动,完成填弹、闭锁、击发、开锁和抽壳;处于非发射状态的枪管,则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冷却。
  这种武器今天只能在博物馆和西部片里见到了。这个笨重的家伙,必须安装在老式的双轮炮架上,行军时用骡马拖曳。当它投入美国内战时,只能配发给北军的炮兵,而不是步兵部队。顺便提一句,加特林是联邦派,内战中站在北方一边,虽然他是南方的北卡罗莱纳人,生长在一个蓄用黑奴的种植园。
  突然说起这件老古董,是因为刚读到一本题为《加特林先生的恐怖奇迹》的传记,传主自然是上文所说的发明家。作者朱丽娅凯勒是得过普利策奖的名记者,现在为《芝加哥论坛报》撰写文化评论。这本书描绘的不单是一个人的生平。在人物背后,是工业革命时代的美国这个巨大的背景。这种描绘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细节。今天的非虚构类文学作者,通常会在社会的整体文脉之下,对人物的行为进行“纵深描述”——这是非常有效的写作方式,不论作者还是读者,都很难拒绝它的吸引。在接受一家报社采访时,凯勒自称,采用这种写法的目的,是为了设身处地地了解笔下的人物。
  加特林十几岁便离乡进城。早年他是个走在路上的人,见证了美国各地的工业化过程。其主要标志之一,就是现代交通系统的出现。他出生于1818年,当时人们的旅行方式主要还是步行和马车;而到他去世的1903年,莱特兄弟已经成功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动力飞行试验。同时,这也是一个人类控制自然、压榨自然、破坏自然并受到自然惩罚的过程。加特林年轻时,美国覆盖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森林;仅仅一代人的时间,这些林地几乎被砍伐殆尽。汽船和铁路交通的普及,把本来彼此隔离的社会群落联系起来,在方便人员和物资流通的同时,也使疾病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加特林本人得过天花,或许就跟这一时代背景有关。
  加特林机枪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自动武器。它的机件运转要靠外源动力,而不是由火药气体推动完成。惟一的例外是弹药的填装。这是这种武器真正的创新之处。它配有一个漏斗形装置,枪弹受重力作用不断落入下面的进弹槽。最有趣的是,这一装置的灵感,居然来自加特林本人发明的自动播种机。也许因为出身农家,他一生中的43项发明中,18项与农业机械有关——既然可以用机器把麦种均匀植入犁沟,子弹为什么不行?
  凯勒的书中介绍,加特林是个处处与人为善的好心人。可就是这样一个好心人,搞出了一项变农机为武器的发明。这项工作完成于1841年,也就是美国内战爆发的同年。开战之初,北方联盟相信,自己的实力完全可以做到速战速决。可战端一起,却是旷日持久。留在后方的加特林目睹数以千计的死伤士兵,痛心疾首。很多年后,他这样回顾当时的心情:“当时我想,要是我能发明一种机器,确切地说是快速发射的枪械,用它来装备士兵,可以在战场上以一当百,这样就可以极大减少投入的兵员和伤亡。”原来,他是希望强大的火力,能尽快结束战争,长痛变短痛。再有就是,他要拿自己的发明赚钱。美国的发明家都是生意人。
  美国的开国元勋是一些极富远见的人物。早在立国之初,他们就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他们知道,激励发明创造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让创新者致富。到了19世纪,美国出现了大批的发明家,像摩尔斯(电报和电码)、贝尔(电话)、辛格(缝纫机)、麦柯米克(收割机)、固特异(硫化橡胶)、泰斯拉(荧光灯、交流电、感应式电机)、威斯汀豪斯(无线电发射机、气动刹车)、爱迪生(太多了),以及刚刚谈到的加特林。他们的发明,至今构成我们物质生活的基础部分。
  回到加特林机枪。这种武器的实战表现并不抢眼,很快就被马克辛设计的机枪所取代。后者是真正的自动武器。历史证明,。■
  李大卫:作家,评论家,现居美国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