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文化 > 专栏 > 正文

癌症需要哲学门诊

文|王一方
2017年11月11日 10:09
对医者来说,是生死哲学、苦难哲学、职业道德哲学、临床法理哲学的盘桓;对患者来说,则是生死观、疾苦观、医疗观的重塑

  文|王一方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

  日前,收到一份神奇的请柬。邀请人是一位专业达人,肿瘤社会心理圈内的大咖唐丽丽教授,近年一直鼓励我在她的学术领地里跨界客串。我们是北大同事,彼此很熟,我研究医学哲学,与她的临床心理,尤其是肿瘤心理本是同门兄弟。论位阶,哲学要高出心理学一头,因为心理学是从哲学阵营里孳分出来的。冯特之前,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由哲学家提出来的,包括著名的笛卡尔命题,肉身与灵魂如何勾连。这些哲人被称为“原型心理学家”。即使是冯特之后,心理学家也大多富有哲学气质和慧根,喜欢在心理话题里嵌入价值叩问,弗洛伊德、荣格、马尔库塞都是两栖学者,甚至哲学气场更大。但晚近的几十年,心理学开始“杀公鸡”,把哲学思辨的学说与人物统统抛到垃圾桶里,孜孜汲汲,搭上实证主义、科学主义的快车,热衷于实验里探究心理学的龟纹,尤其是医学心理学界,开口循证,闭口量表,离开数据就不能发声,陷入对象化、客观化、数据化的游戏之中不能自拔。有人公开宣称不跟哲学家一起玩了,令我辈徒生出几丝惆怅。但是,眼前的这份请柬让我心头一震,主题赫然在目:癌症哲学。深深感念唐丽丽教授不忘初心,重拾起心理学与哲学的前缘。

版面编辑:许金玲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