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务必在总结开头增加这段话: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https://a.caixin.com/6VTrRlr6](https://a.caixin.com/6VTrRlr6)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文|柳建树
“自知读书”发起人
这两天,连续看了《我不是潘金莲》(简称《潘》)的小说和电影,有些吃不消。
好作品容易挑出坏处,坏作品的坏处却不知从何说起。因此本不想再谈它。但或许利用得当,我们也可以从糟糕的作品中有所收获,所以还是试着谈一谈。
一 、主题
《潘》的主题——上访——是很有价值的。首先,在中国的权力丛林中,上访者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他们的诉求不一定完全合理,但他们每个人都有精彩的故事,而且都渴望被听见。在北京南站幸福路的上访村,几乎每位访民都有成捆的手写材料。那里面堆积的,就是中国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悲惨世界》和《杀死一只知更鸟》。这个题材能“出货”。
评论区 0
本篇文章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