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文化 > 文学 > 正文

杨绛《洗澡》一瞥:学术不自由,学术无希望

文|米琴
2016年05月26日 10:15
这些解放后万里迢迢奔回祖国的海归学者的遭遇,似乎连屈原都不如。屈原好歹还留下了传世的诗篇

  文|米琴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小说《洗澡》(1988)描写了解放初期,一群研究外国文学的海归学者的遭遇。这些学者所以“万里迢迢赶回祖国”,或为“投奔光明”,或因“共产党救了中国”,或是听说“共产党重视知识分子”。

  刚获得政权的共产党确实认识到知识分子的重要性。小说中的首长总结说,“要促使全国人民同心协力,促使全世界人民同心协力,笔杆子比枪杆子的力量更大”。因此,那时党的政策是“不拘一格收罗人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齐心协力,为新中国的文化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张柘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