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于里|文
张艺谋执导的《归来》于5月16日上映,首日票房近3000万,创下国产文艺片首日票房新纪录,上映四天破亿,大幅提升国内艺术片的票房纪录。相较于《英雄》等影片的差评,《归来》赢得了不错的票房和口碑,但争议仍旧存在。观众意见的分歧点,主要纠结于改编这一核心问题上。众所周知,《归来》改编自严歌苓2011年出版的小说《陆犯焉识》,但电影与小说却有着显著的差异。
小说:知识分子的困境与苦难
在20世纪这一悠远阔大的历史背景下,小说《陆犯焉识》围绕着主人公陆焉识的一生遭际,表现一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进而展开对于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挖掘、审视与反思。可以说,“自由”是其最重要的主题。陆焉识的一生跌宕,源于他始终渴望自由,却误解并得不到自由。早年,是家庭阻碍他取得自由,小说着重刻画了继母冯仪芳对他“柔情”又略微“变态”的控制。她包办了陆焉识与冯婉喻的婚姻,甚至也影响他们过上正常的夫妻生活。然而,在20世纪的中国,真正控制和扼杀陆焉识自由的,是无所不在的社会政治。抗战期间,他随着自己供职的大学内迁重庆,因在课堂上公开宣示自己的自由理念,而遭受两年牢狱之灾。1954年,在声势浩大的“肃清反革命”的政治运动中,他再次莫名其妙被捕及判刑,“大闹法庭”也无济于事,最后就是漫漫的“无期徒刑”。等到“文革”之后平反昭雪,他早已没了先前的锐气和生命力。他已不是陆焉识,而是“陆犯焉识”,一紧张就结巴口吃,神态举止不由自主地回到服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