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文化 > 专栏作家 > 安替 > 正文

大数据的中国陷阱

2013年10月11日 16:10 来源于 《财新周刊》
在中国做社科方面的研究,第一要则就是别相信任何现成的调查数据,必须想办法亲自动手另起炉灶

安替|文

  现在,上到高官,下到推销员,左一句“新媒体”,右一句“大数据”,预示着从美国传来的“大数据”浪潮也会和微博一样,很快就要进入中国的主流话语。既然从美国的推特(Twitter)到中国的微博,有太多重大变化,那么“大数据”这样的美国产物,在进入中国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嬗变?

  要理解大数据浪潮,有两个样板。一个是幻想项目,美国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疑犯追踪》(Person of Interest),讲述了美国国安局有一台记录全球监控画面和通讯信息的大“机器”,能根据拥有的海量数据预测犯罪相关人。另一个是现实工程,奥巴马两次大选的成功,就是背后科技团队对大数据的挖掘和整理,所以能得出和主流媒体不同但更准确的预测。大数据的魔力就在于,它能预测未来,掌握这样的未来信息,就能控制商业和政治。

责任编辑:宋宇 | 版面编辑:宋宇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