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编辑,写作,近乎职业地与文字打了三十年交道,因为天资、勤奋双亏欠,一无所成。可是耽溺既久,一些早先模模糊糊的感觉,日渐清晰起来。当然不是定论——那些问题本来也不可能有定论,只是又往前迈进了一步。
比如,大致想清楚了,怎样就叫写得好。最早的理解,当然是基本功扎实,遣词造句精准,辞能达意,其实都是不低的要求。后来开始留意所谓情怀,我手写我心,心有多大,天地即有多宽。再后来发现,基本功、有情怀固然是写得“好”之必要,却非标准的全部。有些人,明明基本功没问题,情怀也不狭仄,但还是觉得不够“好”。到如今渐渐体会到,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谓功夫在诗外,也许不存在写得“好”这回事。那些被我们交口称赞写得好的作品,不过是作者明白怎么写“不好”,怎么写不好意思,甚至丢人,所以他们会自觉远离那些“不好”。即使不慎写出不好的句子和意思,检查修改时,那些句子和意思必会格外扎眼,必删之而后快。以上这番啰嗦概括成一句话是:摒弃“不好”便是“好”,越少“不好”就越“好”。“不好”当然也分两个层面,一是具体文字技术层面,二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层面。毋庸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