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制造“幸福”

2013年05月31日 13:58 来源于 《财新周刊》
“幸福感”是高度个人化的,可以任意体验、表述或阐释;但“幸福”必须有客观的指标加以支撑,它取决于各种基本权利的获取状况——我称之为“实存幸福”

朱大可|文

  近来媒体报道的“幸福调查”,每回都让我们大开眼界。中国社科院牵头的《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引入幸福感竞争力指数。报告中称,2010年度的294个城市,幸福感打分均值高达76.06。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等机构今年发布的“中国家庭幸福发展指数研究”,再次戏剧性地显示,83.8%的受访家庭表示幸福,只有1.5%的人群表示不幸福。上述调查都证明,大多数中国人沉醉于“幸福”的感受之中。

  央视记者的街头随访,也曾经是网络舆论的关注焦点。在一种“被幸福”的语境里,一些受访者的回答不是随口胡诌,就是答非所问,结果除了制造新闻噱头,没有任何学术采样价值,反而揭示出“逼问式调查”的荒谬性。这与其说是一场社调,不如说是一种话筒魔法,企图从路人的舌尖上,榨出美妙的乌托邦感受。

责任编辑:宋宇 | 版面编辑:宋宇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