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连阴雨。
正当在次贷危机中深受重创的美林集团力图彻底忘掉过去痛苦的一年,重整旗鼓之时,发现灾难还远没有结束。8月初,它和另外两家投资银行花旗、瑞银分别遭到马赛诸塞州、纽约州及联邦监管部门的集体起诉——三家投行被控在往年的拍卖利率型证券(Auction-Rate Securities,ARS)推销过程中欺骗散户投资者,将流通性较差的ARS债券说成“与现金等同”,导致散户投资者目前无法兑换这些债券。
这些券商正在被调查,并受到罚款处置。美林不得不从2009年1月起回购100亿美元的ARS证券;瑞银承诺买回194亿美元的ARS证券;花旗同意买回79亿美元的ARS证券,同时缴纳1亿美元罚金。
“吐血大甩卖”
此轮次贷危机,可谓美林在长达94年的公司历史上遭遇的最为惨重的灾难。美林不得不多方辗转腾挪、筹措资金,以期度过危机。
7月底,美林CEO约翰·赛恩(John Thain)做出危机爆发至今最重要的决定——发行6.15亿股总价值达98亿美元的二级股票(Secondary Offering),创下美国历史上二级股票发行的新纪录。其中,赛恩个人认购了75万股,约1700万美元。而在2007年底大量购入美林股票、从而成为美林最大股东的新加坡国家投资基金“淡马锡”(Temasek Holdings),在这次二级股票发行中投入34亿美元购买新股。同时,美林偿付给淡马锡25亿美元,以补偿其去年投资的损失。
就在此前几天,美林的另一项重大举措更是震动全球金融界。7月29日,美林将其原面值总计306亿美元的债权抵押证券(CDO)以67亿美元的低价出售给私募股权基金“龙星”(Lone Star)。美林承认,这部分资产的价值目前仅是原价的五分之一。
起初,华尔街对此单出售给予了热烈的回应——美林的股价先下跌了10%,但随后迅速反弹,最终劲扬8%。
有分析家认为,这一“吐血甩卖”预示了金融公司内部CDO风险渐趋终结。现在以低于票面的价格将这些CDO“扫地出门”,将避免今后长时间内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同时,美林将在2008年三季度的财报中减计57亿美元。市场预计,账面上的不良资产已全部处理掉了,“资产减计”(write down)这个连普通民众都理解的字眼将不会再出现在财报上,而已跌至谷底的股价接下来也会“只涨不跌”。
7月17日,赛恩曾在分析师大会上表示,他对美林能够出售CDO的能力和前景满怀信心,但同时声称不愿意做廉价出售其资产的“愚蠢举动”。
在这笔成交额为67亿美元的交易中,美林向收购者提供了贷款债务服务。这一做法被称为“卖方融资”(Seller Financing),即卖方同时也是债权人。买方在交易成交时先向卖方交一定数额的首期付款,再以所收购产品、物业或企业为抵押,向卖方借贷,按期连本带利向卖方付款,直至付清。通过这种方式,美林得到17亿美元的首期付款,然后给龙星基金提供50亿美元——占售价75%——的贷款。而这笔贷款的抵押资产,便是原来面值306亿美元的CDO资产。龙星基金还为此设立了一个“专用目的载体”(SPV, Special Purpose Vehicle),其资产运作独立于基金自身的财务报表。
但是,我们还不能说美林已真正获得了67亿美元的资金。在此宗交易中,美林卖掉了上涨的空间,同时保留了下跌的空间,依旧担负风险。所以,这种CDO的拍卖交易不可能像某些分析家说的,预示着金融板块的危机已接近谷底。
卖方融资这一方式的运用,并不能代表与成交价等值的现金落入自己的腰包,赛恩以及美林集团的管理决策部门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在所抵押资产的价值走向极不明朗的情况下,这种融资方式不过是将一种风险转换为另一种风险罢了。美林在其先后几笔卖方融资交易中都未占到多少便宜。因此,此法所起的效果即便称不上“偷梁换柱”,至少也是转移视听,经不起仔细推敲。
在各大投行,从交易大厅到员工餐桌,美林以67亿美元出售306亿美元CDO资产的消息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赛恩认为,出售是“两难又必要的抉择”,因为他不知美林今后是否还会再碰到这种机遇,“卖方将会撤离,资产价格将会下降”。而前美林CEO史密斯之子、原美林集团国际券商部主管小史密斯也说,对一个重病号而言,吃大剂量的药是必要的。目前美林的战略是挽救公司,使其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