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文化 > 思想 > 正文

公司金融的“故事”

2007年10月29日 10:32 来源于 caijing
著名经济学家让梯若尔揭示了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的精髓,他的讲述值得更多的人仔细聆听

    自从莫迪格里阿尼(F. Modigliani)和米勒(M. Miller)1958年发表著名的MM定理以来,历经近半个世纪发展的现代公司金融理论已日趋成熟。在此期间,尤其是过去30年,金融学家们不断深入探讨公司金融的各个领域,创建的理论模型精彩纷呈,积累的文献汗牛充栋。
    对公司金融领域的潜在进入者来说,卷帙浩繁的文献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不同学者构建的模型尽管本质上相似之处颇多,但形式上却又有较大差异。著名经济学家让梯若尔(Jean Tirole)《公司金融理论》一书的出版,极大改善了这一局面。他在该书中采用激励理论或合约理论构建了统一的模型,以揭示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的精髓。
    顾名思义,公司金融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融资。MM理论说明,在无摩擦的完全市场中,融资(财务)政策不影响公司价值。因此,MM理论之后,对公司金融的研究集中于探讨各种市场瑕疵如何导致融资(财务)政策影响公司价值。
    在各种市场瑕疵中,信息不对称受到金融学家和经济学家们的广泛青睐,1996年和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两度授予在信息不对称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经济学家,就是一个有力证明。
    众所周知,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后果是代理成本、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相关学术研究的中心则是激励和约束问题。过去30年,公司金融的主流就是研究公司融资所产生的、各种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之间的激励和约束关系。惟其如此,梯若尔才有可能采用合约理论的统一架构诠释现代公司金融理论。
    金融学家们把构建公司金融理论模型通俗地称为“讲故事”。故事的源泉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现代公司金融的诸多故事都是对经济学理论成果的借鉴,这与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的地位相吻合。从经济学借鉴过来的公司金融故事,总体来说是成功的,例如,梅耶斯(S. Meyers)和马基卢夫(N. Majluf)提出的基于逆向选择的优序融资理论。然而,也有些借鉴不那么成功,典型例子是公司金融中的信号模型,这些模型难以回答一个关键问题,即公司采用财务手段向外界发送信号是否最优选择。
    第二,部分故事源于对公司金融的实践。举例来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公司金融理论大多认为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有损于股东价值。然而,放眼全球,实践中多元化经营是普遍现象,没有迹象表明该现象呈现出衰落之势。因此,从上世纪末开始,部分金融学家们开始讲述支持公司多元化经营的故事。
    最后,部分故事源于金融学其他领域的发展,尤其是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虽然资产定价理论起步只是略早于公司金融,但到20世纪80年代就已发展成熟。运用资产定价方法研究公司金融问题,可以追溯到布莱克(F. Black)和斯科尔斯(M. Scholes),他们在1973年推导出欧式期权定价公式之后,明确提出可以用期权定价方法定价公司证券。虽然这一研究方向在随后20年里发展缓慢,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了快速通道。期权和实物期权的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应用到公司金融多个领域,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公司金融现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常,适用于博士生和研究人员使用的教科书的出现,标志着一个学科已经越过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了成熟期。毋庸讳言,公司金融这一学科的黄金期是在上世纪80年代。
    所幸,金融学不是数学——否则,像佩雷尔曼(G. Perelman)那样的天才的出现,将无情地端掉多少金融学家的饭碗(佩雷尔曼为俄罗斯数学家,因解决著名的庞加莱猜想而获得2006年菲尔兹奖)?
    既然是讲故事,只要公司金融实践还在不断演化和创新,金融学家的故事就能持续讲下去。于是,我们十分高兴地看到梯若尔所讲的“故事”——《公司金融理论》出版,他的讲述值得更多的人仔细聆听。当然,在阅读本书之时,读者也不可忽视了经典文献,因为那里虽看不到学科的完整骨架,却有着鲜活的思想生命。■
    《公司金融理论》,(法)让梯若尔著,王永钦译,梁晶工作室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本文作者刘力、唐国正分别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副教授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