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活动,通常被理解为“协调冲突”的活动。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政治活动,只要我们打算把自由从它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换句话说,我们都是亚里士多德所谓的“政治动物”。
ஸஸ政治,这个概念,于是包含两重意义:(1)关于人与人之间利益冲突的意义。例如,它可以反映我们关于“阶级斗争”的意识活动;(2)关于人类应当追求的最高的善的意义。因为我们有自由并且意识到我们的自由,所以我们终归不打算陷入利益冲突的必然王国里面,庸庸碌碌地消磨我们的生命。
ஸஸ这样,打算落实自己的某些自由的个人就开始考虑如何兼顾他人自由,即从纯粹意义上的抽象的个人转变为社会意义的现实的个人。我所理解的自由,就是如上所述的现实社会里的个人自由——它依赖于全体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人等度地落实了的自由。所谓“等度”,就是在各种不同意义上讨论着的“正义”——甚至这个语词本身也遇到来自其他语词的不同涵义的挑战,例如,“平等”、“公正”、“确当”……
ஸஸ这其实就是政治哲学,它关注冲突以及超越冲突。在西方社会里生活着的个人,对他们自己的自由意志的等度自由的思考,这些思考以及不同思路之间的争论,金里卡教授试图概括地介绍给读者。
ஸஸ对于读者,这本教科书讨论的最重要的主题,是边沁和密尔倡导的功利主义及对功利主义的各种批判和继承。这一主题,金里卡在开篇和第二章就提出来了。其后各章,可以看做是叙述了当代诸学派对作为西方政治哲学主流的功利主义立场的回应。按照金里卡的讨论,这些流派,大致有五:(1)自由主义——是“政治的”,不是“古典的”;(2)自由至上主义,相当于国内读者熟悉的“古典自由主义”;(3)马克思主义;(4)社群主义;(5)女权主义。以及另外两章,讨论“文化多元主义”和“公民资格理论”。后者,大致相当于国内读者略为熟悉的“共和主义”。前者,更加繁杂,可以看做是其余各种立场的衍生立场。
ஸஸ边沁的口号“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虽然有逻辑方面的问题,还是可以当做对功利主义立场的直观概括。功利主义对我们当代人颇具吸引力,是因为它不再依赖于“上帝”——无神的时代,正义不再来自神的指导和参与。其次,它所提供的关于正义的判据是实证的,因为它只关注行动的后果——与“后果论”对立的那一学派,叫做“义务论”,只关注行动者的自由意志所服从的道德律令。边沁的口号经过经济学家的细致改造,今天被表述为“帕累托改善”——凡是可以改善至少一个社会成员的福利同时不降低其他任何社会成员福利的行动,就称为“帕累托改善”。
ஸஸ可惜,改革在绝大多数场合都不是帕累托改善的。改革几乎总是处于不同群体和不同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当中,并且冲突着的群体或个人往往不愿意为受损害的一方提供足够的补偿。这一状况在中产阶级社会里导致了自由主义与自由至上主义之间的争论,而在受损害最严重的一方,则引发了马克思主义者和女权主义者对主流社会的批判。
ஸஸ我喜欢台湾学者钱永祥先生为这一中译本撰写的“前言”的结尾部分的一段话:“……落实政治理性,不外乎就是让政治本身产生一个说理的动力,让权力承认说理的必要性。制度上,这要依赖公共领域。观念上,这需要将政治带向公共化的方向。”把中国政治经济议题引向“公共领域”,这也正是一贯坚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