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李大卫专栏|脱欧时代的政治昆虫学

特约文化记者 李大卫
2019年11月18日 16:49
今年的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均对政治性主题涉入极深。身处大变动前的转折点,人们对着力于中产阶级小确幸、小欲求的文学写作,是否还会维持以往的胃口,已经成为有待继续观察的问题
2019年8月8日,英国爱丁堡,“Tills书店”内一角。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特约文化记者 李大卫)问世80年后,阿图尔·凯斯勒的《正午的黑暗》终于出了英文版。这部反乌托邦小说,是这位后来移民英国的匈牙利作家流亡巴黎时的作品,它唯一的英文译本出自他当时的艺术家女友,但没有找到出版的机会。书中对于斯大林主义的描写,来自作者本人真实的政治经历,后来成为乔治·奥威尔写作《动物农庄》和《一九八四年》的灵感来源之一。

  随之而来的又一文学新闻,是奥地利作家彼德·汉德克与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分享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与当年的前辈一样,两位中欧作家均对政治性主题涉入极深。身处大变动前的转折点,就像凯斯勒借用雨果在《小拿破仑》一书中的说法——“正午时分夜色正浓”。面对危机,人们对着力于中产阶级小确幸、小欲求的文学写作,是否还会维持以往的胃口,已经成为有待继续观察的问题。至少越来越多的重量级作家,都把目光日益转向政治议题。

责任编辑:陆跃玲 | 版面编辑:张柘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