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文化 > 专栏作家 > 米琴 > 正文

生命诚可贵——莎剧主题之一

文|米琴
2018年02月22日 14:40
民众以无限崇拜的心情仰望着他们的英明君主;莎翁看到的却是君主们视生命为草芥的冷酷残忍内心。而最天才的君主也有最高超的手腕激励民众的牺牲精神
资料图:2009年4月17日,英国斯特拉特福德,一幅戏剧家莎士比亚的画像。据信这是唯一一幅真实反映莎翁生前形象的肖像画。在此之前公认的反映莎翁真实形象的肖像有两幅,但均是在大约1623年左右莎翁死后根据回忆创作的。图/视觉中国

  文|米琴

  财新文化专栏作者

  【名著的启示】在《荷马史诗》里,古希腊英雄阿喀琉斯有为友复仇的义举。他的好友在战场上被特洛伊将领赫克托尔杀死。他立即奔赴战场把赫克托尔杀死,为好友报了仇。他还没有狂怒到大开杀戒、滥杀无辜。然而,即使这种出于义气、一命抵一命的夺命之举,像莎士比亚这样的人文主义者也难以容忍。莎翁笔下的哈姆莱特连杀一个谋害他父亲的恶人都迟迟下不去手。

  人文主义者以仁慈博爱为价值观。对人文主义者来说,容忍和无暴力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重要原则之一。哈姆莱特想到报仇要杀人见血、还可能殃及无辜这一点时,脑子里就开始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剧中描述了古希腊的皮洛斯为报父仇,杀死了无辜的老人、妇女和孩童的血腥场面。而哈姆莱特认为杀人,哪怕是杀坏蛋或凶手,也是残忍的。甚至,他还认为,用暴力除掉罪恶的叔父是“沉沦”的表现。最后哈姆莱特到了不杀死叔父就要被叔父杀死的地步,他还在犹豫,还在理论上探讨该不该报这个仇。在内心里,他还是不能确定,用暴力手段进行哪怕是惩恶扬善的复仇,是否符合完美的道德。哈姆莱特把完美道德和生命价值看得比英雄的名誉要重得多。他虽然担心被人们耻笑为“懦夫”,可还是迟迟不能下决心采取报仇行动。

责任编辑:陆跃玲 | 版面编辑:朱蕊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