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琴
财新文化专栏作者
【名著的启示】享誉世界的俄国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在青年时代曾参加过激进革命组织,信奉过暴力革命。他在二十多岁时以传播颠覆性思想罪被判死刑,后减刑为流放到西伯利亚作苦力。在囚禁、流放、和做苦役的那几年,陀思妥耶夫斯基接触到许多底层民众,对生命、人性和道德有了更深理解,对历史和当时俄国流行的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有了新的认识。
1866年他出版了《罪与罚》。小说的主题之一就是信仰对人性的撕裂。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富有同情心,喜欢仗义行侠。他多次把自己身上仅有的一点儿钱捐助给穷人。不过,他的理想不只是为穷人行善,而是拯救全人类,当全人类的恩人,推动世界向前发展。而为了解救天下苍生,就难免要暴力除恶,做残忍的事。他相信,拯救世界的伟人为了成功,有权准许自己的良心逾越人性和道德的障碍,哪怕需要踩着尸体,踏过血泊,在自己良心上,他们也会允许自己这么做。伟人不会面对流血而停步不前。因此,他选择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把她当做要跨越的第一个障碍。因为杀死“心狠手辣”的“万恶”的老太婆,对社会“有百利而无一害”。可一想到这件事,他就觉得特别丑恶和荒唐:“难道我的良心竟能允许我干这等肮脏的事情?”一个月后,他听到另一个大学生议论说,除掉那个不配活着的老太婆,能给社会上成百上千的人带来好处。于是他就将自己的念头付诸于行动。可是在杀老太婆的时候,她妹妹意外出现,他只好把那个无辜的好人也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