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钮葆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副主编、中国京剧程派艺术研究会会员
作为程派艺术的第二代传承者,李世济不但杰出,而且特殊。其特殊大体有三:
进入程派艺术队伍的路径特殊。李世济生长在“洋文化”氛围较浓的家庭,幼时就读的是上海彼得小学和圣玛利亚中学(女校),可她从小酷爱京剧,5岁就能学唱《女起解》。1946年,她有幸得识赴沪演出的程砚秋大师,拜为义父,随后逐渐进入梨园,成为传承和发展程派艺术的佼佼者。砚秋大师确实不收女弟子(解放后,因周恩来总理力荐而收江新蓉为徒则是特例),但坊间传说首次见到李世济时砚秋大师就对其父说:“她上得好好的医科大学……绝对不可以下海”,则明显不实。因为那时的李世济刚读初中不久,年仅13岁,何来“上得好好的医科大学”?事实是,砚秋大师认了这个义女,孜孜不倦地教她戏。从1949年程砚秋辍演务农在北京董四墓村中两人的合影,可以看到他是何等疼爱这个义女。1950年李世济中学毕业后,确实考入了上海第二医学院学医,但这并没有终止她对程派艺术的痴迷、研习,且在1952年就从医学院肄业。次年,年仅20岁的她自组李世济剧团,任团长、主演,成为职业演员,去各地演出《荒山泪》《玉堂春》《六月雪》等程派戏。1956年,她留在了北京,成为北京京剧团的程派演员,与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等名家同台演出……由学医转而从艺,且转行后相当出色,硕果累累,桃李济济。李世济的路走得确实很特殊,特殊的路径成就了特殊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