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宇|文
2003年,李钧鹏刚到美国读书,偶然读到查尔斯·蒂利的书,从此深深为这位“21世纪社会学之父”所吸引。几年后,在学业陷入瓶颈时,他意外地收到蒂利鼓励他申请哥大的邮件。受到鼓舞的李钧鹏,于2007年秋季进入哥大学习,到蒂利2008年4月底因癌症去世,成为他正式指导过的最后一个学生。李钧鹏把这段难忘的经历,写进了《为什么?》一书中文版的译后记。除此之外,他还在译后记中介绍了翻译这本书的理由,蒂利的简历以及学术思想的发展历程。这样,单是内容丰富的译后记,就能让读者初步了解蒂利的学术研究。
宋宇|文
2003年,李钧鹏刚到美国读书,偶然读到查尔斯·蒂利的书,从此深深为这位“21世纪社会学之父”所吸引。几年后,在学业陷入瓶颈时,他意外地收到蒂利鼓励他申请哥大的邮件。受到鼓舞的李钧鹏,于2007年秋季进入哥大学习,到蒂利2008年4月底因癌症去世,成为他正式指导过的最后一个学生。李钧鹏把这段难忘的经历,写进了《为什么?》一书中文版的译后记。除此之外,他还在译后记中介绍了翻译这本书的理由,蒂利的简历以及学术思想的发展历程。这样,单是内容丰富的译后记,就能让读者初步了解蒂利的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