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威|文
一九六二年仲夏,婆罗洲沙捞越,一个名叫永的华裔少年加入一场卡布雅斯河探险。大河苍莽,日头炎炎,永在船上遇到探险家兼沙捞越博物馆馆长安德鲁•辛蒲森爵士。永对探险队的目标——圣山峇都帝坂,土著达雅克人心目中生命的源头——充满好奇,辛蒲森爵士却淡淡回答,“生命的源头,永,不就是一堆石头、性和死亡。”
这段对话在以后的航程里要以最奇诡的方式印证。李永平的新作《大河尽头(上卷:溯流)》写的就是永溯河而上,直面生命源头——或尽头——的经验。李沿用了正宗古典写实叙事的主题,像是大河行旅、丛林探险,还有少年启蒙等,但他铺陈这些主题的背景才更引人注目。婆罗洲雄踞东南亚岛群中心,是世界第三大岛,面积是台湾岛的二十倍,岛上雨林密布,物种繁盛,历史文化背景尤其复杂。永所来自的沙捞越位于婆罗洲北部,其时仍是英国殖民地,日后则是马来西亚的一部分,而永所要进入的卡布雅斯河则位于婆罗洲西部,原属荷兰殖民地,二次大战后成为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省的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