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文化 > 历史 > 正文

知青一代的独特风格——专访潘鸣啸

记者 刘芳
2012年02月29日 09:17
中国社会需要一个新的目标,新的理想。现在,中国还在寻找,还没有找到
 

  潘鸣啸(Michel Bonnin),研究中国当代历史的法国学者,2011年6月来到清华大学任中法研究中心法方主任。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他终于开始了期待已久的中国生活。

  这种期待始于1968年。那时,他还是有左派理想主义的青年,大二哲学系学生,与朋友们一起投入到如火如荼的“五月风暴”中。他还记得曾把女朋友扛在肩头,扯下法国国家剧院前的国旗,把蓝和白的部分撕掉,只留下“红旗”,以标榜青年们革命的意志。

  斯时,他也向往共产主义,觉得中国的革命了不起,希望近距离打量中国,打工赚到第一笔钱就买了去香港的机票。那是1971年,中国大陆还不接待外国人的个人旅游。他原计划六个月内回法国,没想到一待就是六年,Michel Bonnin成了研究中国问题的潘鸣啸。

更多报道详见【专题】新文化
版面编辑:宋宇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