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道德冲突,往往表现为范畴冲突。如忠孝仁义,各具美妙,总有互相操戈的时候。如果父亲命儿子做害生不仁的事,儿子怎么办?东汉延笃曾写过一篇《仁孝论》,认为孝在仁先,孔子不是说嘛,“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三国曹植,则认为孝近仁远,各存功用,孝而能仁,斯为极美。这些话说来说去,都是糊涂账,好在古人对这个冲突不怎么在意,常规的处理,都是以孝为先,仁不仁的,居其次焉。在今人看来,这有些不能接受,比如希特勒建集中营,然后声称“都是我爸爸让我干的”,一点原谅也得不到。但古人先孝后仁,有他们的理由,那时家庭是社会的核心,必须维护,而仁的规范并不清晰,大家说得虽多,其实不怎么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