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例子或许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Google在9月3日凌晨推出了自己的浏览器Chrome。
2006年10月,Google推出了Docs&Spreadsheet,相当于把微软的Word和Excel搬到了网上。
此前,Word和Excel只能通过装在个人电脑(PC)上的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运行,而Docs&Spreadsheet直接由Google的“云”进行。在理想的状态下,用户不需要Windows,通过浏览器就可以直接操作。
Docs&Spreadsheet尚有不少缺点,比如速度不够快以及不够稳定等,并不能完全替代Word和Excel。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浏览器还不够好。而现在全球绝大部分电脑用的还是微软的IE浏览器。显然,如果浏览器更先进,Docs&Spreadsheet的性能会更好。
于是,Google推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代浏览器——Chrome。在Google看来,未来类似Docs&Spreadsheet的互动性互联网产品会越来越多,浏览器的作用也不再是简单的入口,而是互联网产品的使用平台。若浏览器由微软一家垄断,会妨碍互联网产品的发展,这显然不符合Google的利益。
而一旦浏览器发展了,Windows操作系统不再被需要,微软又将何去何从?
Chrome的优劣
9月3日凌晨,Google的浏览器Chrome测试版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推出,用户可以下载试用。Chrome支持43种语言。在中国,它的名字再明了不过——“谷歌浏览器”。
此前一两天,Google已经有意无意地把Chrome“泄露”出去。一些专业人士对其进行了评测,结果是褒贬不一。
Chrome页面简洁,秉持Google一贯的风格。在新闻发布会上,Google全球产品副总裁Sundar Pichai说,Google的理念正是“用户界面做到非常简单,而背后的核心技术非常复杂”。
Chrome还有一些创新:
首先,打开后浏览器后,用户看到的不是一个首页,而是有多个可以选择的小页码让用户选择。当用户关掉浏览器后再度打开,以前浏览过的常用的几个页面都会出现在首页上。这个功能不仅实用,也比较有趣。
其次,Chrome地址栏整合了搜索功能。如用户在地址栏输入“地震”,第一栏的提示是“在‘Google’搜索‘地震’的结果”,下面则是与“地震”有关的各个网站。
再次,Chrome的每个标签页都是独立运行的。而其他浏览器,当某一标签页出现问题时,往往需要关掉整个浏览器。Chrome解决了这个问题,某个标签页不能正常运行或是关闭,不会影响其他标签页的使用。
技术上,Chrome的标签页与标签页之间由“沙盒(Sand Box)”隔离,Google的工程师特意强调,“沙盒”提供了第二重保护,增加了恶意软件攻击的难度,提高了安全性。对于其他浏览器,恶意软件可以直接攻击,而面对谷歌浏览器,恶意软件必须先进入“沙盒”,加大了难度。
缺点也是明显的。比如,Chrome与一些网站不兼容,有时会出现乱排现象。使用五笔字型输入法在微软的IE浏览器上是没有问题的,但似乎还不受Chrome的欢迎——不仅打字显示的速度慢,而且易出现乱码,很影响用户体验。
对此,Google的工程师解释,Google讲究“快速推出,不断更新”。这些缺点确是存在,但会不断完善。
Google工程师还表示,在中国市场上,IE的份额特别高,大部分网站是针对IE设计的。随着IE7升级到IE8,情况会大为改善。因为IE8有一些开放的标准,中国的网站在随之更新后,与Chrome的兼容性会提高。
由于大部分用户已经习惯了IE,转变用户习惯也是推广Chrome的一大障碍。9月3日当天,的一位同事就兴冲冲地下载了Chrome,用了还没有半天就宣布放弃——因为用起来“很不习惯”。
Google的利益
Chrome的秘密研发已有两年。
Google很早就意识到了浏览器由微软一家垄断可能带来的问题。因此,自2004年Firefox(火狐)诞生之日起,Google就给予前者极大支持。负责开发火狐的Mozilla基金会每年可从Google得到5000多万美元的赞助和广告费。Google员工还把火狐设为默认浏览器。
这样做的一个原因是火狐开放源代码,而微软的IE不是。此外,微软的IE更新不够快显然也不让人满意。更重要的是,Google不愿控制权始终掌握在微软手中。
事实上,从2001年微软推出IE6后,直到2006年才因为火狐的崛起而推出IE7,不能符合Google把浏览器作为互联网平台的要求。
Google的工程师介绍,过去15年,互联网网页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以前的互联网网页只是一个文本文档,后来逐渐发展到多媒体;以前只是单方面呈现的功能,而现在则需要互动功能。但浏览器的创新却没有跟上,还是针对五年前的网页设计的。
Google认为,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多,许多可用浏览器完成,Google内部的许多工作正是以浏览器为平台。但浏览器更新过慢且局限多多,这加速了Google推出自己浏览器的进程。
随着浏览器作为互联网平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Google内部,浏览器研发提到了公司战略高度。
今年初,在北京举行的Google开发者大会上,Google负责搜索产品和用户体验的全球副总裁玛丽莎?迈尔(Marissa Mayer)已经透出口风,Google的“开放平台战略”集中在三个领域,其中之一就是让浏览器变得更为强大。
Google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说,浏览器的好处在于其基于开放标准、自动升级且无处不在,用手机甚至未来在各种电器和汽车上网时,也可以运行浏览器。李开复认为,浏览器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是开发者与“云计算”对话的最好平台。
Google此次推出浏览器,还采取了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方式,即完全开源——源代码对外开放,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这些源代码。Google甚至在新闻稿中称,即使别人想开发一个与我们形成竞争的浏览器(“Shrome”或其他名字),都“无所谓”。
Google的利益在于,浏览器的创新会让互联网有更丰富的产品,有更多的人使用。当然,这也意味着Google的搜索会增加,收入会增加。
Google原本支持火狐,在推出自己的浏览器后,一个问题自然而然产生——它与火狐会产生竞争吗?Google还会支持火狐吗?
Google的工程师宣称,会继续与火狐合作并提供财务上的支持,希望火狐用Google的浏览器创新技术。
火狐的开发者Mozilla基金会的主席Mitchell Baker还在博客上撰文,谈及火狐与谷歌的关系。她认为,在火狐之前,人们认为浏览器只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部分,本身并不重要。火狐的存在,让人们意识到了浏览器的重要性,而且现在小有成就,而Google推出浏览器Chrome更证明了浏览器的重要性。
不过,Mitchell Baker没有直接谈到火狐与Google未来的关系发展。至少,火狐与Google目前还有共同的“敌人”——IE,合作的问题还不大。
至于在移动领域的合作,Google工程师称,Google已经有了Android,Chrome不会直接用在手机上。但Chrome与Android共享了很多技术,如很多代码是共通的,只因用户体验不同,所以两者各自单独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