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文化 > 逝者 > 正文

文兴宇

2007年08月09日 10:12 来源于 caijing
演员,2007年7月30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6岁


  “傅明”,男,65岁,原名贾敬贤。从小参加革命,退休局级干部。爱踱方步,爱教训人。虽已退居二线,仍念念不忘“主持大局”,在家发号施令不成功,不得已进居委会发挥余热。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新闻联播》;最爱读的两份报纸:《人民日报》、《参考消息》;最爱说的口头禅:“搞什么搞嘛”;最担心的事情:“万一晚节不保,追悼会还开不开啦……”
  你当然知道,我要说的其实是刚刚去世的国家话剧院老演员文兴宇。
    7月30日,罹癌一年多的文兴宇在北京病逝。八宝山追悼会现场,党旗醒目。他在《我爱我家》剧中的五位“儿孙”全部前来送行,自发前来送别的普通市民逾千。现场不设哀乐,而是循环播放《我爱我家》的主题歌“为一句无声的诺言”。文兴宇以一个演员的方式笑着离开这个世界,死得荣耀。
    对很多观众来说,文兴宇的名字是和《我爱我家》联系在一起的。他的辞世,让人们突然意识到一个时代符号就此销声匿迹了。
    由王朔策划、梁左编剧、英达导演的120集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是中国荧屏史上的一个异数。1994年首播至今,仍常映不衰。有人评价,《我爱我家》的成功,得益于三个因素:梁左的皮、王朔的囊、文兴宇的腔。此言不虚。《我爱我家》的导演是英达,真正灵魂却是现已金盆洗手的王朔和英年早逝的梁左。借着北京大院混子的胡侃臭贫劲儿,和那个特殊时代造就的无与伦比的“语录宝藏”,两位天才一个反话正说,一个鬼话人说,联手挠了一回时代的痒痒。
    对于熟悉过去那个特殊年代的国人来说,“老干部”是一个相当奇特的字眼。他们“来源于人民,又高于人民”,非官非民、亦官亦民。和“居委会大妈”一样,他们往往代表着无所不在的组织,像百足之虫的一足一样,伸展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对个体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力;但同时,他们自己往往也不可避免是个体中的一员。
    65岁的傅明说话哼哼哈哈,做事一板一眼;既难摆脱历史烙印,又想紧跟时代步伐。他虽然享受局级待遇,却已远离权力的中心;不但单位文件再也不会送他审阅,连生病了叫辆车都要看人眼色。当他习惯性地以“组织”的口吻向个体发言时,别人感受到的却并非威严和恐惧,而是荒诞。和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别里科夫一样,傅明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个“典型时代”的“典型人物”。就像一面时代的哈哈镜,年轻人看“傅局长”,看到的是那个时代的有趣;中年人看“傅局长”,看到的是自己曾经历过的荒谬;同龄人看“傅局长”,恐怕就要吓出一声冷汗,不知今夕何夕了。
    少有人知道,当初选定文兴宇出演傅明,还是王朔的主意。据编剧之一的英壮回忆,之前英达偏爱的人选是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朱旭。不过由于档期原因,加上朱旭对出演情景喜剧抱有一定的顾虑,所以都快开机了,傅明的演员仍然没有着落。最终,英达捱不过王朔的意见,让文兴宇来试戏,从此欲罢不能。
    《我爱我家》之后,文兴宇也出演过其他一些影视剧,不过都没有超过傅明的成绩。而之前,他已经度过了30年默默无闻的话剧时光。
  文兴宇1941年出生于东北辽宁,1960年考入中戏,一开始,并没有显示出太多出类拔萃之处。毕业后,他进入了当时的中央实验话剧院,“四清”运动和“文革”接踵而至,文兴宇还没有机会真正走上舞台,就先被迫离开了舞台。“文革”后,由于一直没有合适的演出机会,他干脆弃演从导,成了一名只为圈内人熟知的“富有开拓精神的导演”。如果不是《我爱我家》,他几乎就要这样默默无闻终其一生。
  不过,很难说这段离开表演的日子对他日后的表演就毫无帮助。前几年在接受凤凰卫视《鲁豫有约》采访时,文兴宇曾经坦率回忆:“文革”初期懵懂无知,自己也曾经当过造反派,造那些“老艺术家们”的反,不想很快自己也成为别人造反的对象。了解到这个背景,我们再重温傅明那一句一句带着“文革”体温的台词时,也许就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