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文化 > 逝者 > 正文

戴维·哈伯斯塔姆

2007年05月14日 16:23 来源于 caijing
普利策奖得主,记者,作家,2007年4月23日因车祸去世,享年73岁


  按照传统看法,美国报界新闻工作者中最被看中的是两类人——李普曼式指点江山的政治专栏作家,和因揭露“水门事件”而名满天下的卡尔伯恩斯坦以及鲍伯伍德沃德式的调查性报道记者。
  4月23日在加州遇车祸身亡的美国资深记者、纪实作家戴维哈伯斯塔姆(David Halberstam),却是独特的第三类人。他首先是传统主流大报的记者,其职业生涯长达40多年,具有深邃的全球眼光,鲍伯伍德沃德把哈伯斯塔姆尊称为“美国记者之父”。
    此外,他出版了19本以反思20世纪的美国民权运动、政治发展、外交政策、国际战略的专著,其中多半堪称纪实作品中的杰作,对美国当代政治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哈伯斯塔姆的突然逝世,引起美国新闻界、政治界、文学界的一片扼腕叹惜。
  早在1964年,而立之年的哈伯斯塔姆就以《纽约时报》驻越南记者的身份,获得普利策国家报道奖,成为新一代美国新闻工作者中的一名“出类拔萃之辈”——这正是他在八年之后一本名著的名字——《出类拔萃之辈》。这本书以反讽的笔调,反思了美国最年轻的总统约翰肯尼迪和他那些绝顶聪明的智囊是如何作出介入越战这个空前错误的决定的。
  在他更年轻的岁月里,作为犹太人和自由派大本营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哈伯斯塔姆是新型民主党人肯尼迪的天然拥趸。然而,他的越南战地记者的经历改变了一切。他在1965年出版的第三本书《泥沼的制造:肯尼迪时代的美国和越南》中,就预言了日后的不幸,可惜,这本书当时没有多大反响。肯尼迪那些绝顶聪明的智囊中有一批人被称为神童,其中一人就是同为哈佛毕业的20世纪60年代的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他在晚年对当初帮助作出介入越南的决策感到忏悔,可是那发生在《泥沼的制造》和《出类拔萃之辈》问世几十年之后了。
  哈伯斯塔姆在哈佛读书时就是校报《深红》的编辑主任,并在毕业后即投身新闻界,但是他的地位远远超出一名职业记者。他不断对20世纪,这个美国杂志大王亨利卢斯所谓的“美国世纪”中的一幕幕活剧进行报道、观察、思考和写作,并且将报道转化为历史,进而深刻地影响了美国舆论。人们公认,哈伯斯塔姆改变了历史。美国人之所以改变对越战的态度,哈伯斯塔姆的战地报道和《出类拔萃之辈》一书发挥了一种关键作用。
  不仅如此,这本书还在美国年轻人中间唤起了“我想做记者”的热潮。而在今天,美国的自由派和反对伊拉克战争的人,很容易引用《出类拔萃之辈》来抨击当朝政府的保守派思潮及其伊拉克政策。惟一的区别是,哈伯斯塔姆与约翰肯尼迪、林登约翰逊具有共同的自由派背景;而在任何时候,他们都是乔治W布什的反对者,甚至极端厌恶者。
  当然,哈伯斯塔姆对几代新闻工作者的感染力也是巨大的。他不幸逝世前,刚刚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对记者和新闻专业学生就如何将报道转化为历史作品作了一次演讲。新闻学院院长奥维尔谢尔回忆说,哈伯斯塔姆强调了做记者必须有激情,以及记者的激情对于维系美国政治的健康所发挥的作用。谢尔认为,这两种东西,使哈伯斯塔姆成为一名宣扬记者在美国社会中的角色的传道者。
  事实上,哈伯斯塔姆在中国新闻界也早已是一代名流。他三本有中文版的著作中,最知名的就是原版于1972年,记述《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洛杉矶时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美国几大精英媒体王朝的那个大部头,1985年由新华出版社在中国首版时名为《无冕之王》;1994年四川文艺出版社推出时用了《掌权者》的书名,与其原始出处《圣经》的中译文一致;2006年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引进版权后再版时,则易名为《媒介与权势:谁掌管美国》。可以说,这本书影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几代新闻人。
  除了从越战经历派生出来的政治和外交政策主题,哈伯斯塔姆的著作还涉及更广泛的领域,其中体育是与政治交相辉映的常见主题。他出版了六本关于体育的书,即《比赛中断》 (1981)、《业余人:四个年轻人及其追求奥运金牌的故事》(1985)、《1949年之夏》(1989)、《永远战斗:迈克尔乔丹和他缔造的世界》(1999)、《队友:一幅友谊肖像》(2003)、《比尔贝利奇克:一名教练的教育》(2005)。
  就在他去世前夕,在到伯克利新闻学院讲学的同时,还采访了进入棒球大联盟名人堂的四分卫YA蒂特尔,为他的下一本书《决赛》——描述1958年巴尔的摩小马队与纽约巨人队的冠军争夺赛——做准备。难怪评论家说,哈伯斯塔姆是个无比热爱美国的人:他用政治和外交著作批评和反思美国,用记述美国体育史上重要瞬间来揭示和推崇美国精神。■

  作者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主任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