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文化 > 杂谈 > 正文

11月荐书 (2006年11月13)

2006年11月13日 00:00 来源于 caijing

新经典

  《理性与自由》,(印)阿马蒂亚森著,李风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
  在经济学思想史视角下,布坎南1949年发表的论文“政府财政的纯粹理论”和阿罗1951年发表的博士论文“个人价值与社会选择”,是当代公共选择理论的开端。这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家以不同方式努力解答的,是弗兰克奈特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一系列演讲和论文中提出的民主社会面临的最严肃的“社会问题”。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部文集,是森的两卷本文集中的第一本,它的姊妹篇则是“自由与正义”。我们应从“奈特-布坎南”思路来理解森的主要看法,尽管这些看法似乎是沿着“奈特-阿罗”思路提出来的。例如,布坎南在阿罗“不可能定理”发表后立即指出的那样,奈特一再阐释的那种自由讨论以及“基于讨论的政府”(government by discussion),才是一切公共选择和社会问题的真实出路——这一看法的正确性,恰好就是阿罗、森及其他学者提出的一系列“不可能定理”的意义所在。
  
  《精神生活:思维》,(美)汉娜阿伦特著,姜志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我们应该感谢江苏教育出版社最近连续出版阿伦特著作及传记,并由此期望着阿伦特在纽约新社会研究学院的讲席继承者、另一位杰出的女性哲学家海勒的一系列作品的中译本。
  这本书的标题,我们更愿意翻译为“心智人生:思考”;因为,如阿伦特在书中所论,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判断——而不是脱离现实生活的形而上学沉思——是她这本书的初衷,并且也是这本书贯彻始终的脉络。阿伦特“心智人生”的高潮是在这部作品的结尾“附录:判断”(译本作“后记”)处出现的。那是1975年12月4日,晚间,心脏病突发,哲人逝去。阿伦特留在打字机上的一张纸,开篇写着“判断”——她对康德“判断力批判”的批判的开篇。每次阅读这一附录,试图理解它的作者针对人类基本状况及其邪恶倾向所做的勇敢的和持续到生命最后时刻的思考,都伴随着被感召的心灵的震颤。

知识与情趣
  《奖励的惩罚》,(美)埃尔菲艾恩著,程寅、艾斐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10月第一版
  很遗憾,这部好作品的中译本制作相当糟糕,不仅把作者的名字错误地译为“艾恩”(作者名Alfie Kohn,应为“柯恩”),而且连英文版权页都找不到。尽管如此,其内容还是值得推荐。
  根据霍曼斯1974年的著作《社会行为的基本形式》,行为学的主要原理一共有五项。在第五项原理的注解中,霍曼斯论证,就教育和规劝目的而言,奖励远比惩罚更有效。20年之后,1993年,柯恩发表了Punished by Rewards的第一版,几乎一夜成名;摆在读者面前的这个译本,出自它的第二版。作者在后记中提到,儿童教育和家长们的行为,很多都可以归入到行为学第五原理的奖励政策的运用之中。行为学原理的这一泛滥,被柯恩斥为“对行为的贿赂”。面对普遍的令人头疼的儿童教育问题,我们很难不同意柯恩的看法——好的行为很少是贿赂的结果。
  
  《舍勒的心灵》,(美)曼弗雷德弗林斯著,张志平、张任之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8月第一版
  弗林斯是舍勒遗稿和全集的两位编辑者之一(另一位是舍勒的遗孀玛利亚),也是最权威的舍勒研究者。1928年舍勒去世,玛利亚开始整理他那才华横溢的头脑里产生的,外溢到了书报边角和细碎纸片上的笔记和两万页手稿中的无数思想。这一艰巨工作在纳粹时期被迫中断,至1954年再度开始,由弗林斯参与其事。1969年,玛利亚去世,弗林斯成为舍勒手稿和纸片的唯一编辑者。
  舍勒思想遗产的这一曲折经历,使我们在了解韦伯许多年之后才开始了解舍勒——他的全集直到1997年才编辑完成。2005年底,弗林斯先生为这一中译本撰写了“前言”,他特别提及舍勒思维方式与中国传统的相近之处——它们从来都不是“二元论”的。
  
  《实验经济学:如何构建完美的金融市场》,(美)罗斯米勒著,于泽、李彬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今天,实验经济学是主流杂志学术论文钻研的主要领域之一,而且各主流大学也都建立了自己的经济学实验室。这本小册子是这一学科的历史和现状的通俗介绍,它不打算向读者灌输拍卖理论的数学公式,它讲述的,是诸如“股市泡沫”和“联邦通讯委员会”之类的小故事。

  学术组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