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典
《幸福与经济学:经济和制度对人类福祉的影响》,(瑞士)布伦诺·弗雷、阿洛伊斯·斯塔特勒著,静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经济学家并非从不讨论“幸福”,只是在斯密和边沁的伟大成就之后,经济学家更关注的是“效用”和“效率”,他们把幸福问题移交给了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至今,中国经济学家还可以听到黄有光先生关于幸福的议论。这位早年与阿马蒂亚·森多次合作的华人经济学家,现在仍是经济学福利理论的领袖人物——在这本小册子里,作者们引用了黄有光分别发表于1996年和1997年的两篇论文。
目前,与经济学其他分支一样,福利经济学正经历一场行为学变革,试图把脑科学的最新进展融入经济学。我们推荐这本书,并非由于它代表了最前沿的学术成果,而是由于它把读者的兴趣再度引回到古典经济学和亚里士多德的论域当中,从而有可能借助脑科学研究成果,重新审视人类幸福的主要议题。
《科学与假设》,(法)彭加勒著,李醒民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8月第一版
彭加勒(又译庞加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数学家和思想家,在数学的几乎所有领域和物理学的众多领域作出了非凡贡献。近年,他在一个世纪之前作出的“彭加勒猜想”获得证明,或许已经让他的名字为公众所熟悉。
这本小册子写于1902年,李先生这一译本所据,是1913年的英文版。1985年曾经有过中译第一版,经过1988年的修订后,这一次再版。建议读者注意“中译者序”,这是一篇重要的阅读导论。
彭加勒从数学推理的本性开始提问,以出神入化的想象力,把我们对数的能力还原为感觉器官的一系列动作之间的类比。依靠这一还原,他说服我们,数和几何学是因为我们人类身体和感觉器官的一些独特性质才具有了今天这样的形式;它们完全可以获得许多与此不同的形式——如果它们的创造者不是人类的话。
在读了罗素的小册子(《哲学问题》)与卡尔纳普的小册子(《卡尔纳普思想自述》)之后,如果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探索逻辑与历史之间的正确关系,那么,应当把彭加勒的这本小册子与马赫的《知识与谬误》、怀特海的《思维方式》一并列为参考读本。
知识与情趣
《心智、知识与道德:哈耶克的道德哲学及其基础研究》,马永翔著,三联书店2006年8月第一版
《感觉的秩序》是哈耶克早期的一本著作,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在西方是如此,在中国则根本还没有中译本。但哈耶克曾经说:“我对进化的认识,对自生自发秩序的认识以及对我们努力解释复杂现象的方式与限度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我在撰写《感觉的秩序》一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事实上,围绕《感觉的秩序》所做的关于人的心智秩序的思考,贯穿并体现在哈耶克一生的工作之中。
这本《心智、知识与道德》是一部深受好评的博士论文作品。其难得之处正在于,作者试图在疏理哈耶克心智理论的基础上,以其为轴线,为理解哈耶克尤其是其道德哲学提供一个基础性的独特视角。其中的诸多分析颇具原创性,更为国内的哈耶克研究补上了与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相关的一笔。
《哈特的一生:噩梦与美梦》,(英)妮古拉·莱西,谌洪果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概要地描述,哈特在西方法学传统内的地位,犹如凯恩斯在西方经济学传统内的地位。曾推荐过最新出版的凯恩斯传记,作者是经济学家,作品带着思想研究的性质;眼下我们推荐这本最新出版的哈特传记,作者是法学家,作品也带着思想研究的性质。而且,凯恩斯与哈特都有同性恋倾向。在他们生活的时代,都因私人情感与社会处境的极不协调而有人生意义的探索,以及与此相随的理论创新。
《地图的发现》,杨浪著,三联书店2006年9月第一版
作者堪称地图的“骨灰级玩家”——在职业媒体人生涯之余,收藏了几千张(册)各类地图,经营着自己的地图博客,笔耕不缀。这本近20万字的书就是其随笔作品的一部分。
不得不说,书的确“好看”。地图印制精美,花花绿绿;文字谈天说地,纵论古今;一路下来,既能愉悦身心,又可学到知识,让人不禁感叹——原来地图真的很“好玩”!更加物超所值的是,随书还附赠一张作者收藏的1∶50000《云田洞》地图——至于它藏在哪儿,就需要细心的读者自己去发现了。
学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