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真实的谎言

李大卫
2006年03月06日 00:00

   “海龟”跟江东父老介绍自己在外面如何如何,就像有人喜欢跟外国人说自己在本国如何如何。有国际交流经验的人士一定知道,很多讲演一旦有同胞出席,发言人顿时表情短路,场上气氛也滞如凝脂。
  19世纪的时候,有个书生姓林,决定不再当我大清的子民,飘洋过海跑到法国;靠了意外的机缘巧合,成了葛蒂叶的座上宾,还坐了葛家的西席。葛氏是法国大诗人,尤擅咏物,波德莱尔的《败蕊集》便题献给他。雨果曾说此人一出,“不可描述”一词便要从字典中删除。
  自大革命到巴黎公社,法国人在风口浪尖上混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几次革命下来,葛蒂叶一点家产几乎告罄。他有个漂亮女儿叫玉娣,因为办不起嫁妆,只好鼓励她自食其力。做到这点得有点技能,于是请人教她汉语和日语。这在当时非常冷门。
  葛小姐向林先生讨教过中国诗歌。这位老兄来了电,大展怀抱,跟葛小姐合作编译了一本中国诗选;据说选了百余首自己的大作,比李白还多,被钱锺书讥为“颜厚逾甲,胆大过身”。
  这是中国诗歌第一次系统地介绍到西方。那部诗选叫做《玉经》,后来被诗人保罗克罗岱尔重新修订过。有过一部电影,在中国翻译成《罗丹的情人》,保罗就是女主角卡密克罗岱尔的弟弟。
  《玉经》里的诗又被转译到其他语言。马勒的《大地之歌》有两段合唱,歌词就出自其中。至于两首诗的原文,专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勘定。作曲家一定未曾料到,他的部分灵感竟来自一个卑琐之徒。看来无赖也在参与历史创造,起的还并不都是副作用。
  文人艺术家的话,只好姑妄听之。马尔罗自称1931年跑到广州参加革命,可英国警方的档案证明他被控走私文物,当时正在香港蹲班房。但此人还是凭借勇敢的想像,写出了以省港大罢工为背景的经典小说《人的状况》。
  还有一个法国人,画家亨利卢梭,出身行伍,老说自己曾被派到墨西哥打仗,云云,其实他一辈子也没迈出国境一步。他笔下的热带丛林,只是根据巴黎植物园暖房的展品稍加引申;还有那些动物,那里曾经有个动物园,里尔克写《豹》,就是在那儿得的灵感。
  说起洛伦佐达庞蒂这个名字,知道的人应该不多。这是一个意大利犹太人,1749年生于威尼斯附近,14岁时受洗皈依天主教。他有文学天赋,作为威尼斯人,音乐细胞也不会少。靠着这点本钱,他翻过阿尔卑斯山,去当“北漂”。
  他运气不错,一到维也纳便遇到莫扎特,做了他的歌剧脚本作者。这有点像一个文学青年,一进北京便当上张艺谋的编剧;而且他为莫扎特写的三个脚本后来都成了杰作:《女人心》《唐璜》和《费加罗的婚礼》。可好景不长,他的老板偏偏短命。莫扎特死后,达庞蒂又去巴黎和伦敦试过运气,未果。当时意大利语人才过剩,歌剧舞台上使用法语、德语已经十分普遍。于是他飘洋过海到了新大陆。
  他在纽约度过后半生,除了传播意大利文化,就是写回忆录。记忆是他惟一的财产,也是拉赞助时必需的形象品牌。他的书里写旅行,但只是帮衬。他写的是人,主要是两个名人,当然也是帮衬。除了莫扎特,另一个就是卡萨诺瓦,欧洲历史上最大的系列诱奸犯。他们俩是威尼斯时的总角之交。据说莫扎特写作《唐璜》时,还向这位花花公子请教过偷香窃玉的心得。关于此人事迹,眼下有一部电影《卡萨诺瓦》正在热演。
  最让达庞蒂津津乐道的,是他在歌剧写作上帮助过莫扎特。除了剧情设计,还要排除来自哈布斯堡王朝行政部门的干扰。《费加罗的婚礼》彩排期间,约瑟夫二世皇帝下令禁止歌剧中使用芭蕾,于是戏里开天窗,出现一段没有音乐的默剧,最后靠达庞蒂疏通层层关节,作品才以完整形式首演。熟悉歌剧的读者对此多抱聊备一格的态度。可它的确有趣。1986年的莫扎特传记片《上帝的宠儿》便再次复述了这段情节,把不谙世故的艺术天才置于卡夫卡式的权力城堡面前。本片为导演福尔曼再次赢得奥斯卡奖。不过片中没有达庞蒂的位置。
  想起一件不大相干的事。威尼斯人维修古建,爱用苫布遮住不雅的施工场面,上面描画着原来立面上的窗棂浮雕,就像巴拉迪奥《建筑四书》里的图谱。我们有“面子工程”,他们则有工程的“面子”。然后他们跟美国人说:这可是“palazzo”(意大利语:宫殿)呀,快买吧!■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