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T中

文学集体登龙术

特约记者 李大卫
2014年05月04日 19:32
不论历史、地理,以及社会文化成因如何,文学这东西,总该保留些原创性和游戏色彩

  【财新网】(特约文化记者 李大卫)最早接触到韩国文学,应该是在上世纪80年代。那时,《世界文学》发表过一组南朝鲜人写的短篇小说。现在惟一还有印象的,是一个关于朝鲜战争的故事细节,其中讲到一个妓女,她的内衣是用美军丢弃的降落伞缝制的。这在当时显得口味颇重,和北方的《卖花姑娘》《金姬和银姬》那类电影相比,讲的东西很不一样。

  后来有了所谓“韩流”,伴随他们的电子产品进入我们的视野。笔者从未用过三星手机,韩剧也只是陪老人看过几集。对于后者,只有两点粗浅的感觉(也许是错觉):一是主要人物大体一副外星人脸,只有少数丑角,才不时做出些鸟叔式的写意表情;二是儒教资本主义的主旋律无处不在,对于等级秩序和裙带关系,认同得令人欲哭无泪。但是,这并不妨碍此类产品的吸粉能量。据说就连伊朗那位超拽的前总统内贾德,都是《大长今》的拥趸。我不止一个朋友的孩子,选择二外,都是韩语而非法语。

责任编辑:宋宇 | 版面编辑:宋宇

相关阅读

围城中的音乐生活

2014年04月25日

获得普利策奖的“金雀”

2014年04月18日

从盖茨比到加普

2014年04月11日

斯特拉迪瓦里的琴

2014年04月04日

昂贵的蛋

2014年03月28日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