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T中

米琴专栏:人魔之间——哪吒、怪人和甲虫

文丨米琴
2019年08月09日 10:51
把拯救人类的希望寄托在一个超凡英雄身上,纯属幻想。坚守仁爱之心的平凡人物才代表人类的希望
news 原图 《哪吒之魔童降世》剧照。救世的哪吒属于人类的幻想;绝望的怪人反映了人类的悲观;坚守仁爱之心的甲虫代表人类的希望。图/IC photo

  文丨米琴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名著的启示】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奋力将一个女孩儿从妖怪手中救出,可女孩的家长和村民都以为他要害那女孩儿。这个情节让人联想到,《弗兰肯斯坦》(1818)中的那个科学家所造的怪人有着相同经历。怪人救了一位溺水女子,可反遭她家人枪击受伤。不同的是,哪吒先前曾是个小浑球——破坏、捣乱、欺负别家孩子,所以人们对他误会情有可原。怪人之前未做任何坏事,一直心怀善良愿望,只是因他长得与众不同——身躯巨大、相貌奇丑,就受到误会。所以,怪人的经历更体现出社会偏见。屡次受到误会后,哪吒和怪人的反应都是愤怒。前者向误会自己的人进行报复;后者的报复对象则是自己那不负责任的“父母”,即制造他的科学家。《变形记》(1912)中那个外形变成甲虫的葛里高尔也受到深深误会和伤害,可他仍然心存仁爱,毫无报复之意。

责任编辑:陆跃玲 | 版面编辑:杨胜忠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