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T中

资中筠:后冷战的美国如何走到今天(下)

资中筠
2017年05月27日 11:50
美国人心思变是肯定的,只是变革的手段和途径的问题。撇开内政不谈,就对外政策而言,本文所提到的美国既要维持霸权,又要收缩战线,仍是两届政府的原则,主要在于如何选择攻守的重点
news 原图 资料图:资中筠。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专栏作家 资中筠)“新保守主义”一时起了主导作用,但是并非是唯一的力量。制约美国社会恶化、推动改良的主要力量——权力的制衡和公众的批判——是否仍起作用呢?

  舆论的批判

  实际上,从一开始,舆论并非一律,从《纽约时报》那个时期的“意见专栏”中可以反映出来,其中不乏美国人自我反思的文章和读者来信。“新左”的意见也得到反映,例如2001年10月15日该报刊登了芝加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斯坦利·费希(Stanley Fish)的文章,对“恐怖主义”一词本身提出置疑,反对把对方视为绝对的“恶”,认为对方也代表有理性、有目标的事业,只不过其目标是摧毁美国,美国只有努力去理解它,才能找到正确的防御办法。并说“路透社”就避免用“恐怖主义”一词,因为对一方说来是“恐怖主义”,对另一方说来是“自由战士”。文章并引述另一位教授的“文化相对论”之说。总之,美国人应该设身处地去理解对方何以如此,然后找出应因之道。当然,持此类意见的是极少数,也不代表《纽约时报》的立场,但是就在事件发生后一个月,在那样的气氛下,能在主流媒体上发表出来,是有意义的。

责任编辑:陆跃玲 | 版面编辑:王文远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湖南女财政厅长遇害 两名男性嫌疑人亦坠楼

天上不会掉馅饼 北京金融监管局揭露“原始股”诈骗四大套路

国际财经速览|日本央行维持利率不变

分析|美联储降息对美国大选影响有多大 哈里斯能藉此得利吗

咸潮挑战|特稿精选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