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
2003年11月20日 00:00
T中
ஸஸ1897年3月,宋美龄在上海出生。1907年,当大多数中国女性还必须缠足时,年仅10岁的宋美龄就与二姐庆龄一起赴美留学,可谓得风气之先。宋美龄在美度过了从10岁到20岁这一人生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因此她的言谈举止非常西化,正如她自己所说:“只有我的脸像个东方人。”
ஸஸ1927年,宋美龄与大权在握的蒋介石结婚。时论认为这是一桩“金钱与权力”结合的婚姻。蒋需要“孙中山的连襟”作为“革命继承人”的名份,需要江浙财团的支持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当然,蒋的权力无疑会给宋氏家族带来巨大利益。这桩对中国现代史影响殊深的婚姻,当事人究竟有几分利害有几多感情,实非外人能够蠡测。但无论如何,婚后“第一夫人”的身份,使公认“漂亮、聪明、能干、有野心”的宋美龄得到施展才干、实现抱负的机会。她曾随蒋介石到南昌“围剿”,是毁誉参半的“新生活运动”的发起者,对中国空军建设贡献尤大,更成为蒋介石对外交往的重要渠道。
ஸஸ但真正使人刮目相看的,还是宋美龄在“西安事变”中所起的作用。“西安事变”发生后,全国内战一触即发。在这紧要关头,宋美龄想法设法排除重重阻力和障碍,冒险亲赴西安,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创造了重要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国共两党在“抗日”的旗帜下再度合作,中国现代史的走向“为之一变”。
ஸஸ抗日战争爆发后,宋美龄长期忙于重建空军、到医院和前线劳军、组织对妇女及儿童的动员和救助。在一次乘吉普车到前线劳军时,突遇敌机扫射,司机在躲避扫射时发生车祸,她被摔出车外,肋骨也断了几根。但她命令司机继续开向前线,在阵地上向官兵发表演讲,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关键时刻如此坚强的毅力和平素对奢华生活的过分追求,就这样矛盾地统一在她身上。
ஸஸ争取美国政府和民间对中国更多的支持,是战时中国政府对美外交的中心。抗战爆发后,宋美龄经常在美国重要报刊上撰写文章,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1943年2月她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多次赢得雷鸣般的掌声,最后全体起立热烈鼓掌。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她到许多州访问、演讲,获得极大成功。美国政府表示要加快对中国的援助,民间捐助急剧增加。同年11月末,美英中三国领袖在埃及开罗举行峰会,有外电则将这次会议称为“四巨头”会议,因为除了罗斯福、丘吉尔和蒋介石这三个“男主角”外,宋美龄成了引人注目的“女主角”。开罗会议最后发表的宣言明确宣告,战后日本必须将东三省、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中国,使中国收复领土的权利得到国际公认。开罗会议之后,积弱百年的中国之国际声望,达到了近代以来的最高峰,被列为四强之一。其间,自然有宋美龄的一份功劳。
ஸஸ与“外交”的光芒四射相比,宋美龄之“内政”则黯然失色,甚至大有亏缺。抗战时期举国从上到下大发“国难财”的现象愈演愈烈,对此,孔、宋家族负有最大责任,宋美龄自然难辞其咎。战争结束,贪污腐败变本加厉,“接收敌产”事实上成为对人民的“劫收”,短短时间,国民党就民心尽失,在随后与共产党的大决战中,节节败退。国民党内的有识之士如蒋经国等,认识到人神共愤的贪污腐败是其失败之根,因此奋起“打虎”,准备大反腐败以使国民党起死回生,却因首先必须触犯孔家利益而被宋美龄怒止。其实,她不仅只有“脸像个东方人”,内心深处这种家国不分,以国为家的观念,不能不说也“很东方”。
ஸஸ就在国民党即将在大陆全面溃败的1948年11月底,宋美龄再次赴美,想作一番努力继续得到更多的“美援”。然而时过境迁,国民党的惊人腐败已成“国际丑闻”,美国总统杜鲁门曾愤怒地对人谈起中国政府中的“贪官和坏蛋”,并开始调查给中国的“美援”有多少被中饱私囊。他挖苦地对人说宋美龄“到美国来是为了再得到一些施舍”,因此毫不客气地拒绝了她的要求。
ஸஸ与蒋介石仓皇渡台后,宋美龄一直坚持“反共”和“一个中国”立场。1975年4月,蒋介石在台湾病逝,宋美龄与蒋经国这对无血缘关系的母子矛盾骤然尖锐,双方颇有一番明争暗斗,但这场“豪门恩怨”终未剑拔弩张便以宋美龄失势赴美结束。1988年蒋经国逝世后,她曾力阻李登辉上台,但此时已年届九旬,终心有余而力不足。
ஸஸ与宋美龄相识甚久的海伦·斯诺在《近代中国妇女》一书中说:“蒋夫人在中国所处的地位是困难的。神经极度紧张。她依违于美国和中国两种文化之间,左右为难,无所适从。”但不管怎样,她的百年人生历程丰富异常,与百年中国的兴衰废替紧密相连,这也就注定了她的去世仍不能不成为一种政治符码。或许,所有政治人物都是如此这般,不仅生前而且死后都无法解脱政治的纠结吧。■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财新移动